4月27日晚間,上海農商銀行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22年資產規模和經營業績再創新高、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該行正在走出一條輕資本、高效率、高質量的內涵式增長道路。
經營質效全面提升
經營業績再上新臺階
基于“堅持客戶中心、堅守普惠金融和堅定數字轉型”三大戰略的不斷推進,上海農商銀行2022年資產規模穩健增長,在萬億農商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集團資產總額1.2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30.23億元,增幅為10.62%。作為一家典型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離不開負債端存款業務的增長。2022年,該行存款規模增幅表現亮眼。截至2022年末,集團吸收存款本金9,434.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57%。存款增長驅動該行信貸規模的同步增長,截至2022年末,集團貸款和墊款總額6,706.2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30%。
隨著規模擴張,上海農商銀行經營業績跨上新臺階。202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56.27億元,同比增長6.0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74億元,同比增長13.16%;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0.93%,較上年上升0.02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11.22%,盈利能力表現良好。
上海農商銀行高度重視資產質量。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集團不良貸款率為0.94%,遠低于銀行業水平,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資產質量穩中向好,撥備覆蓋率為445.32%,較上年末上升2.82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4.21%,較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資產安全墊持續增厚。
在事關銀行業務發展的銀行資本方面,該行資本水平充足。截至2022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15.46%,一級資本充足率12.9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96%,持續高于監管要求。
市場普遍預期2023年是經濟復蘇之年,上海農商行行長顧建忠在2022年的業績發布會上指出,“我行在信貸投放目標方面,整體情況會比去年更加樂觀一些,全年信貸投放預計將高于去年,信貸增速較去年穩中有升。”
積極的信貸投放帶來業績的增長,同期頒布的2023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上海農商銀行經營業績延續2022年平穩良好的發展勢頭,收入、利潤以及資產規模穩步擴張,繼續引領農商行發展。
零售轉型成效顯著
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
上海農商銀行將“以客戶為中心”作為公司核心經營觀。2022年,該行客戶基礎不斷夯實,零售客戶超2,000萬戶,規模總量、客群價值及貢獻快速增長,公司客戶近34萬戶,客戶結構持續優化。
作為扎根上海逾70年的本土農商行,上海農商銀行堅守普惠金融,在經營定位上突出小散優先,緊緊依托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系統化、高質量的“做小做散”。截至2022年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641.1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01%,普惠小微貸款戶數3.4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4.52%。
零售業務方面,上海農商銀行堅守零售優先的戰略定位,全面推進零售轉型“九大體系”建設,零售營收及利潤貢獻度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末,該行零售金融資產(AUM)余額6967.1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40%,其中儲蓄AUM余額4,563.1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24%,非儲蓄AUM余額2,404.0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7%。個人貸款余額1,972.1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36%。
上海農商銀行還始終圍繞“堅定數字轉型”戰略,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推動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制定“FOCUS+”數字化轉型戰略,從全局視角優化金融科技治理架構。2022年,該行科技投入9.95億元,同比增長12.68%。截至2022年末,該行專職金融科技人員715人,占員工總數7.86%,較上年末上升1.58個百分點;擁有軟件著作權6項,國家專利5項。
2023年,是上海農商銀行新三年戰略規劃實施的首年,該行將繼續推進三大核心戰略,打造以財富管理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務體系、以交易銀行為引擎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以三農金融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科創金融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綠色金融為底色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體系,推動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和諧統一,走輕資本、輕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內涵式增長道路,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從“體量優勢”轉向“質量優勢”,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