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央行發布2023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同期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4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大幅下滑,信貸節奏趨于平穩,也反映出經濟向好回升下持續加碼寬信用的必要性在下降。接下來,對于居民消費和購房意愿還需進一步穩固。
信貸增速回落明顯
央行披露數據顯示,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3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
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相較2023年3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
信貸結構看,4月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8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34億元。
對于4月信貸投放出現回落的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解釋,4月人民幣貸款較3月呈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于平穩。4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票據融資同比少增說明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且結構不斷優化。4月居民貸款再次下降,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出現回落,說明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愿仍需進一步穩固。
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直言,4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處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季節因素。4月信貸、社融往往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二是居民樓市銷售偏弱。4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反映當月樓市銷售偏弱;三是銀行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節奏。今年政策靠前發力,4月銀行金融機構對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一定調整。
居民儲蓄意愿下滑
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
對此,中信證券(600030)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居民部門存款在近幾年的4月份均會減少,具有季節性特征,但今年下滑幅度明顯高于2022年,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儲蓄意愿下滑,或因風險偏好回升、消費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所致。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4月份銀行季末考核時點已過,根據季節性規律,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財“搬家”,導致當月住戶存款余額下降的可能。4月份理財規模重回增長,也暗示了這種可能性。
“伴隨著二季度經濟修復進程加快,居民消費支出有望進一步增加,銀行理財市場也在逐步修復。短期內存款規模還將保持一定增速,但同比多增幅度有望逐步回落,存款余額同比增速將見頂回落。”王青認為。
社融規模保持平穩
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也保持同比多增。分結構看,政府債凈融資和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仍為拉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主力。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億元,同比多增7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19億元,同比少減441億元;委托貸款增加83億元,同比多增85億元;信托貸款增加119億元,同比多增73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347億元,同比少減121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843億元,同比少80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548億元,同比多63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93億元,同比少173億元。
周茂華表示,從總量來看,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擴張態勢。4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數據季節性回落,但同比繼續多增,反映國內宏觀支持政策力度不減,預示宏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擴張態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