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持把數字化轉型作為生死存亡之戰。”興業銀行(601166.SH)董事長呂家進在年報致辭中的表態道出了數字化轉型對于銀行的重要性。
事實上,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銀行業共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顛覆了銀行傳統業務模式的同時,也讓一些銀行嘗到了轉型帶來的甜頭。而伴隨著生成式AI引發熱潮,更是讓不少銀行真切感受到若不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或將面臨被替代的危機。
而從年報中也可以看出,盡管去年銀行業營收普遍承壓,但大部分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依然有增無減,一些銀行還在年報中透露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并表示將在這一持續發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銀行間的分化現象仍然嚴重,且大部分中小銀行仍處于明顯劣勢,亟待破局。
銀行加碼金融科技投入,但分化明顯
截至目前,A股42家上市銀行的2022年業績均已披露完成。據銀柿財經不完全統計,共有24家銀行公布了金融科技相關數據,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制銀行以及9家城農商行。除建設銀行外,其余23家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均呈現上升趨勢。
分類型來看,國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仍具有絕對優勢,2022年六大行累計投入高達1165.49億元,同比增長8.42%,不過增速較2021年的9.72%稍有放緩。具體來看,六大行每家金融科技的投入都在百億元以上,其中工商銀行(601398.SH)以262.24億元的投入蟬聯榜首,不過其增速已經由2021年的9.1%降至去年的0.91%。
建設銀行(601939.SH)、農業銀行(601288.SH)和中國銀行(601988.SH)均以超過200億元的科技投入排名第二三四位,而交通銀行(601328.SH)、郵儲銀行(601658.SH)則分別以116.31億元、106.52億元的投入緊隨其后。
值得關注的是,國有大行在科技投入方面已出現明顯分化,比如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均出現了明顯的增速放緩甚至下降,而最近兩年交通銀行則在這一賽道上加速追趕,2022年,該行的科技投入同比增長了32.93%,占營收比重高達5.26%,這兩項指標均為六大行最高。
分化的情況在股份行中也同樣存在。比如以打造“最強金融科技銀行”為目標的招商銀行(600036.SH)去年的科技投入為141.68億元,同比增長6.60%,規模和增速均超過一些國有大行;而平安銀行(000001.SZ)去年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為69.29億元,較2021年下降了6.15%。
披露相關數據的區域銀行在去年的科技投入方面都出現了增長,不過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比如重慶銀行(601963.SH)的增速由2021年的27.76%降至2022年的14.29%;滬農商行(601825.SH)也由22.3%降至12.68%。
金融科技投入增速上的放緩一方面與去年銀行業整體營收承壓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銀行各自的發展階段有關。零壹智庫特約研究員于百程認為,當科技投入金額達到一定規模、新一代數字平臺階段建成后,一些銀行投入金額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這是銀行開始更注重科技精細化管理的體現。
除加碼金融科技投入外,不少銀行還將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持續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占比,其中興業銀行(601166)、浦發銀行(600000.SH)以及上海銀行(601229.SH)的占比均超過10%。另有一些銀行的科技人員數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如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601818.SH)同比分別增長了102.82%和36.04%。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銀行紛紛試水生成式AI,中小銀行亟待破局
各家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真金白銀的投入也收獲了不少成效。從年報中可以看到,“數字化”一詞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并且已經滲透到零售、對公、財富管理、風險控制等諸多環節。
尤其在面對火爆的生成式AI時,不少銀行也紛紛試水。在年報中以及業績發布會上,一些銀行也透露了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最新進展。
工行副行長張文武在該行今年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工行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深入推進在業務營銷、客戶服務、風險控制等各領域的應用。目前,無論在技術能力還是在應用場景方面,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張文武提到,近期該行與頭部科技機構合作,在國內同業中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金融行業通用模型,初步探索出超大規模通用模型應用于金融行業的實踐。“這有助于提升數字金融服務的精度和效率。”張文武指出,并表示工行后續將繼續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應用。
今年2月,招商銀行(600036)利用生成式AI為該行的親情信用卡撰寫品牌文案。此文案一經推出,便引起業界廣泛關注。2月以來,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600919)等相繼接入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技術推出的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以加速AI+金融全場景應用落地。
而可能的應用場景也日漸清晰。比如在郵儲銀行今年的業績發布會上,該行首席信息官牛新莊表示郵儲銀行正準備和百度在生成式AI應用上推出一些反洗錢等方面的應用。江蘇銀行(600919.SH)也在其年報中指出,生成式AI引發熱議,我們快速研發擁有最大176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平臺“智慧小蘇”,實現客服場景的首次應用。
華泰證券認為,銀行坐擁垂直行業的高價值量數據,在相關AI大模型落地方面優勢明顯。
不過與擁有資金、人才優勢的大型銀行相比,不少中小銀行,特別是城農商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劣勢較為明顯。有分析認為,對中小銀行來說,在資源稟賦較弱、試錯成本較高、經營壓力更大等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投入產出比至關重要。
波士頓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經理馮志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提醒道,要看到數字化轉型不只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包括業務模式、經營體系、運營能力、組織方式、工作方法等體系化的變革。中小銀行的管理層若不體系化推進數字化轉型,而只是點狀應用數字化技術,整體數字化轉型的成效也會大打折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