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將重點從五方面發力 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重點從五方面發力,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加快構建“1+N”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數據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試,統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場內場外相結合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二是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適度超前布局,加快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三是在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四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強化各領域、各行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政策引領。五是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提出“中國倡議”,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數字經濟領域成果。
郵儲銀行落地全國首筆“再貼現+綠票貼現+數字人民幣”場景業務
近日,郵儲銀行在人民銀行再貼現資金支持下,通過貼現產品“綠色G貼”高效對接,輔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的資金劃轉,成功在廣東省東莞市落地全國首筆“再貼現+綠票貼現+數字人民幣”場景業務。
銀保監會:從未批準設立“中國時間銀行”
近期我會通過日常監測發現,個別網站發布“中國時間銀行上市”等虛假信息,且有名為“時間銀行”的移動應用程序(APP)以公益養老為名目開展投資活動。銀保監會從未批準設立“中國時間銀行”,相關網站、社交平臺、APP等所稱“中國時間銀行”有關內容均為虛假消息,相關投資活動涉嫌違法犯罪,請公眾謹慎辨別,謹防上當受騙。
上海10家銀行與30家民營企業簽署授信協議
4月18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工商聯聯合舉辦了民營企業與商業銀行對接暨集中授信簽約活動,10家銀行與30家民營企業現場簽署授信協議,授信金額為1200多億元。據悉,這30家民營企業覆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信息科技、交通物流、航天航空等重點領域,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部分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成績單出爐 銀行業多措并舉“擴增量穩存量”
自去年11月份個人養老金業務開閘后,首批可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23家銀行在攬客方面不斷發力,開啟“爭奪戰”。據記者梳理,這23家銀行中,多數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規模、業務開展等情況。部分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數量已突破百萬。例如,興業銀行(601166)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229.16萬戶,市場占有率超10%;招商銀行(600036)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該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165.92萬戶。
銀行又現人事變動。4月17日,中信銀行連發兩條人事公告:朱鶴新辭去董事長等職務;方合英辭去行長等職務,將接替朱鶴新擔任董事長一職;聘任現任副行長劉成為行長,自方合英辭任后代為履行行長職責,直到獲監管批準。
民營銀行去年成績單出爐 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強勁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已有微眾銀行、蘇寧銀行、新網銀行、中關村(000931)銀行、富民銀行、梅州客商銀行、遼寧振興銀行7家銀行披露2022年財務情況。數據顯示,從經營業績和資產規模來看,微眾銀行繼續領跑,2022年凈利潤達89.37億元,年末總資產規模超4700億元。信貸投放方面,普惠小微依然是各家民營銀行的經營重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