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每年的3至4月是企業招聘的熱門季節。券商中國記者觀察發現,今年銀行的人才市場“熱”得較早,如平安銀行(000001)、浦發銀行(600000)在2月中旬就已開啟春招,招商銀行(600036)則設置了“冬季招聘專場”吸引人才,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持續發布招聘信息。
“我們都說今年春招是‘最忙春招季’!”上海財經大學招生就業處老師向記者表示,今年春招作為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個招聘季,金融機構、政府單位等各類企業招聘需求旺盛。
記者梳理6家國有大行及12家股份行(不含子公司)的春招信息后發現,銀行春季校園招聘機構主要為境內分行,招聘范圍涵蓋管培生、市場營銷、信息科技等多種崗位,其中,金融科技人才仍是銀行招聘的熱門對象。
報錄比100:1!“銀行熱”席卷校園招聘
“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1158萬人”,在3月初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部長王曉萍介紹,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今年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但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就業難的寒潮來臨,銀行業為“穩就業”貢獻力量。以國有大行的校園春招為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放出崗位過萬,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有4千余個崗位招聘,農行、中行、建行、工行等四家國有行合計提供崗位超3萬個。華東某高校就業中心老師表示,在學校開設的多場金融求職專場中“每一場銀行都占了大頭”。
在招聘崗位多、類型廣的吸引下,銀行成為不少應屆生的求職首選。中央財經大學應屆生李女士向記者表示,她在秋招和春招中都投遞了多家銀行的崗位。除了有競爭力的薪酬和體系化的培養方案外,李女士將“抗風險”能力作為求職考量的重要標準:“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支柱產業,發展很審慎,更能抗風險。”
“總體報錄比例大約在100:1左右。”某股份行負責招聘的員工向記者透露,今年銀行校園招聘確實很受歡迎。為了更有效率地做好招聘工作,銀行還在內部臨時培訓了一批“招聘官”進行簡歷篩選和復核工作。
“春招正好在疫情管控措施結束之后,經濟復蘇讓各類企業的崗位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有高校老師告訴記者,雖然春季校園招聘的總體規模通常小于秋季,但今年春招崗位含金量頗高,不少學生都收到了滿意的銀行職位邀約。
各出奇招!銀行鎖定金融科技人才
在今年的春招中,金融科技類人才仍是求職市場的“香餑餑”。記者梳理發現,6大國有行及12家股份行中有超三分之二的銀行在春招發布了金融科技相關崗位。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復合型人才的快速增員成為必然。這一趨勢,在2022年多家銀行的人員結構優化中也有所體現。交通銀行、興業銀行(601166)在2022年的業績匯報中都特意點出了金融科技領域的人才和經費投入情況。
交通銀行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在該行“金融科技萬人計劃”的作用下,行內金融科技人員數量較三年前增長近 70%,過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 30%。在該行春招發布的7個總行崗位中,有6個隸屬金融科技部及數字化轉型辦公室,涵蓋IT、數據管理、軟件開發等不同方向。興業銀行則在2022年實現了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的雙雙翻番。在該行今年的春季校園招聘中,也有多個金融科技相關崗位。
為了鎖定金融科技人才,銀行各出奇招。多家銀行為金融科技人才設置了招聘專項計劃,如民生銀行(600016)“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計劃、工商銀行“科技菁英”崗位等,主打完善的培養計劃和職業發展路徑吸引人才。
此外,人才招聘也愈發前置化。春招尚未結束,各行已如火如荼地開展金融科技人才訓練營和暑期實習生招聘。近期,招商銀行舉行了第7季FinTech訓練營的開營儀式。招商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齊向昱在儀式上表示,FinTech訓練營是招商銀行鞏固科技人才核心競爭力的一大利器。
一名報名招商銀行FinTech訓練營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告訴記者,加入金融科技訓練營,一方面是希望能夠獲取更多專業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訓練營爭取一份“提前批offer”。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城商行、農商行也在加快金融科技人才的隊伍建設,青島銀行(002948)、成都銀行(601838)等多家區域性銀行的校園春招均發布了金融科技崗位。上海財經大學招生就業處老師也向記者證實,今年的招聘會中,城商行、農商行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崗位需求量較去年有所提升。
金融科技人才市場供應現況幾何?
2017年至今,國內已有85家高校在教育部備案和審批,開設金融科技專業。
“我國金融科技人才供應還有較大缺口。”深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院長張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重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已成為金融院校的共識,但人才培養需要一定周期,目前人才供應還不能完全匹配市場需求。
“年輕的金融科技人才,都希望能夠將所學知識在工作中得到應用和提升。”張凱說,銀行業走在了金融科技轉型的前沿,且金融業務綜合性高、體量大,是相關人才極佳的用武之地。因此,該專業每年都有近半數的畢業生進入銀行工作。
據悉,應屆金融科技人才進入銀行后,一般會分流至產品經理、數據治理及后臺研發三類崗位。記者注意到,在數字化轉型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對于金融科技人才的應用逐漸深化,除了運營層面的數據管理和產品開發,多家銀行開始打造金融科技賦能零售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差異化發展的路線。
“去年,我們在原有基礎上細化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張凱表示,根據金融科技應用領域的延伸,校園人才培養的路徑也需優化調整。除了原有的綜合性金融科技專業,深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新開設了金融系統與產品開發、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區塊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三個專業方向,分別對應銀行金融科技的前臺、中臺、后臺的不同業務需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