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科技不斷進步且科技賦能日趨深入的背景下,恒豐銀行零售金融部遠程銀行中心錨定我行“建設一流數字化敏捷銀行”愿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深化數智化建設,打造“智能+人工”協作及數字化智能運營管控為一體的新型數字勞動力,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智慧、精準、卓越的服務經營體驗,成為向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和經營體驗的“空中銀行”。
案例名稱
恒豐銀行遠程銀行中心數智化運營項目
案例簡介
在科技不斷進步且科技賦能日趨深入的背景下,恒豐銀行零售金融部遠程銀行中心錨定“建設一流數字化敏捷銀行”愿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深化數智化建設,打造“智能+人工”協作及數字化智能運營管控為一體的新型數字勞動力,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智慧、精準、卓越的服務經營體驗,成為向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和經營體驗的“空中銀行”。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遠程銀行中心聯結客戶和銀行,重構服務價值鏈,升級對客通用場景和專用場景的服務管理模式,利用AI、大數據等關鍵技術深度賦能各通用場景和專用場景,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驅動業務指標的達成。
一、“智能+人工”協同合力,構建智慧運營新生態
科技賦能服務及運營流程重塑,遠程銀行中心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和工具,采用“智能+人工”的人機協同模式,提升人機協同的作業效率和渠道服務分流率,逐步建立起標準化、專業化的智能運營體系,打造智能語音機器人、智能文字機器人、智能外呼機器人的場景構建、語料梳理、服務流程設計、機器人訓練上線、問答效果調優的智能運維模式,7*24小時不間斷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務。
二、“1+10”人機協同,建立空中渠道經營體系
空中銀行智能化經營方面1名智能外呼管理員配置10路智能外呼機器人,打造人機協同作業模式,形成了“消息+智能外呼+人工外呼”的遠程銀行客戶經營模式,實現從支持性服務到新產能創造的里程碑式蝶變。
三、BI數字監控
圍繞客戶服務、客戶經營、業務運營、智能運維四個維度搭建恒豐銀行遠程銀行中心數據監控平臺,利用“模型工場”數據建模,抽取現場運營指標數據,通過數字化的現場管理平臺實現指標集中監控,自動同步多維數據,提高數字化運營能力。
多渠道數據整合分析。整合客戶服務、客戶經營、智能運維、工單、質檢等多渠道數據,打通多源數據孤島,通過數據采集、清洗、分析到直觀的數據可視化,全面觀測數據,對數據整合分析,用數據支撐現場決策。
豐富的預警規則。靈活定義業務規則,涵蓋接通率預警、辦結率預警等多場景預警,實時監控,敏捷響應。
指標場景化分析。建立遠程銀行渠道統一的BI數據監控平臺,實現各類場景分析,生成可視化數據分析報告,從各類整體指標概覽,再到細節指標數據的對比分析,實現現場管理精細化運營。
項目效果評估
一、“智能+人工”協同發力,大幅提升服務經營效能
在“智能+人工”人機協作流程下,服務及經營場景已覆蓋電話、手機銀行、微信、官網、短信等全渠道,智能平臺累計創建意圖近5000余項,擴建語料10萬余項,2022年底全渠道自助服務分流率已達到68%以上,較上線初期提升了14個百分點。利用智能語音分析賦能人機協同的質量管理模式,依托366項大模型的構建,智能質檢替代率超過60%,其中服務體驗類場景覆蓋率提升至100%;利用風險、投訴等預警模型,多角度、多觸點實現風險業務100%自動監控,利用智能監測、模型挖掘、聚類問題,累計挖掘客戶體驗問題128項,重塑了客戶體驗之旅。空中銀行經營向“千人千面”的智能精準化經營模式邁進,目前已搭建智能經營模型71個,意圖1533項,語料6.2萬個,經營產能由日均2.5萬戶提升至5萬戶,相當于替代300名傳統人力。2022年累計觸達客戶590余萬戶,推動長尾客群AUM增長10.3億元,實現手機銀行轉化落地22萬戶。
二、BI數字監控驅動業務發展,提升數字生產力
BI數字監控圍繞客戶服務、客戶經營、業務運營、智能運維四個維度搭建指標體系,逐級拆解,建立指標字典,搭建“恒聽”指標體系,創建110項細分指標,實現業務目標下沉,以數據驅動業務增長。
BI數字監控依托“恒聽”指標體系,打破數據孤島,解決數據應用弱,無可視化展示面板的弊端,實現全量業務數字化整合,實時監控,全面及時洞察問題,數據記錄人員成長軌跡,將數據整合綜合分析后,反哺業務流程,依托“智能+人工”的高效合力,使業務經營效能不斷攀升,以數據支撐的管理決策更加科學。2022年全年實現接通率96%,一次性問題解決率超過92%,短信調研客戶滿意度達到99%以上,實現對于重點指標、重點業務的實時通知以及風險業務100%覆蓋預警。
項目牽頭人
劉中偉
項目團隊成員
劉衛衛、鄭毅、王靜、鞠靜、薛凱文、張蕾、鄭樹鑫、甄磊、鄒斯韜、陳科、羅濱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