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中國工商銀行(股票代碼SH:601398;HK:1398)公布了2022年經營情況。2022年,工商銀行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作為、應變克難,與廣大客戶風雨同舟、攜手共進,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穩中提質的亮麗經營答卷。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22年,工商銀行經營指標穩中向好,“強優大”經營特征持續彰顯,體現了工商銀行對價值創造、市場地位、風險管控、資本約束的統籌平衡,彰顯了穩健經營特質和強勁發展韌性,顯示出未來增長的深厚潛能。具體表現為:夯實“強”的基礎,資本充足率達到19%以上,保持市場領先;撥備覆蓋率穩定在200%以上,資產撥備余額近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風險抵御能力增強;不良貸款率降至1.38%,資產質量保持穩健。延續“優”的質態,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保持市場較優水平;凈利息收益率(NIM)1.92%,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保持在合理區間。鞏固“大”的優勢,總資產增加至近40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400億元;凈利潤突破3600億元,增速3.1%。
2022年,工商銀行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措施,及時出臺助力穩增長具體安排,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充足發力,突出主責主業,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大行引領和支柱作用。
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工商銀行通過貸款、債券、租賃、投資等工具,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超過6.4萬億元,其中,境內人民幣貸款增加超過2.6萬億元,實現同比多增、逐季穩增、市場領先;債券投資凈增超1.2萬億元,保持第一。同時,順應市場利率下行走勢,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向實體經濟合理減費讓利。
信貸資金投放精準直達。2022年,工商銀行制造業、綠色、科創、普惠、涉農等領域的貸款規模保持領先,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增速,有力地支持了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突破3萬億元,增速超過40%;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余額在國內同業中首家“雙破萬億”,有效支持國產大飛機、復興號動車組、載人航天等一批“國之重器”建設。綠色貸款余額近4萬億元,保持市場領先。普惠貸款增速超過40%。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均衡有效。工商銀行統籌服務重點區域和發展區域,不斷增強金融資源在城鄉、區域、人群之間配置的均衡性。加大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中部及成渝等重點區域資源支持的同時,優化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資源投入,增強金融資源配置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深入實施城鄉聯動發展戰略,涉農貸款余額超過3萬億元,“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覆蓋城鄉,工銀“興農通”線上涉農用戶超1.4億戶。
工商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把公益事業作為踐行大行擔當的重要使命,全年累計開展定點幫扶、服務賽會、關愛兒童、金融宣傳等志愿公益活動1.3萬場,公益慈善投入近1.3億元。
在集團公益品牌“工銀光明行”統領下,工商銀行推出2022年“愛心計劃”,通過匯集公益力量、規范項目運作,形成公益資源共享和項目共建機制。其中,“健康快車”項目為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治療,累計捐贈超3300萬元,先后為1.3萬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童心港灣”項目聚焦留守兒童關愛站點建設,服務農村留守兒童萬余人次。深耕“工行驛站+”公益惠民服務體系建設,依托1.55萬家工行驛站開展“關愛”系列主題活動12萬次,服務新市民等客群2100萬人次。
2023年,工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認真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突出抓好穩增長、調結構、增動能、防風險、開新局,以扎實行動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工商銀行成立40周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