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作為全國首家同時采納“負責任銀行原則”和“赤道原則”的城商行,江蘇銀行切實踐行“雙碳”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以金融力量守護“地球之肺”,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過去五年,江蘇銀行累計投放綠色融資規模超8000億元,累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855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5億棵,為建設宜居美麗的地球家園積極貢獻金融力量。
厚植綠色根基,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宿遷市沭陽縣,分布著江蘇省首個大型活動碳中和林。林園占地25畝,未來將抵消462噸的碳排放量。該項目實施年限為三年,其中2020年為建設期,2020-2023年為補植、撫育、管護期。江蘇銀行通過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捐資的方式進行植樹造林,抵消2019年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碳排放。
這是江蘇銀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綠色金融品牌的一個縮影。早在2013年,江蘇銀行就將綠色金融作為特色化經營的重要方向,是國內較早在總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2017年,江蘇銀行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2018年,江蘇銀行加入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為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首批試點機構,并參與發起設立了中小銀行綠色金融聯盟、江蘇省銀行業協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等綠色金融組織。2021年,江蘇銀行發布國內銀行業首個“碳中和行動方案”,宣布采納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全行發展戰略。
2022年,通過對全行資產組合的環境與社會、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影響力分析,江蘇銀行完成首年度負責任銀行原則自評估報告,并對外公開披露。憑借扎實的實踐與豐富的成果,2022年,江蘇銀行在明晟(MSCI)ESG評級中實現突破,五年來首次上調。
強化融資支持,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江蘇銀行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豐富完善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構筑綠色金融核心競爭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目前,江蘇銀行已落地多個全國或江蘇首單、首筆綠色金融業務,如全國首單再貸款支持掛鉤碳賬戶貸款“蘇碳融”、全國首單“ESG表現掛鉤貸款”、江蘇省首單“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等,并推出“環保貸”“固廢貸”“光伏貸”“節水貸”“低排貸”“綠色創新組合貸”“碳中和債券”等多款綠色金融產品,全方位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綠色金融需求。
江蘇某生態農林有限公司是鹽城市大豐區專門從事森林建設的單位。為了維護生態安全,構建綠色屏障,抵御自然災害,企業擬新造4.5萬畝成片林和改造1.8萬畝成片林。江蘇銀行工作人員獲悉后,第一時間為企業定制融資方案,幫助企業順利獲批2億元綜合授信額度。據測算,該項目每年可實現固碳約6萬噸,推動當地人居、自然環境更加美麗清新。
十年不輟,深耕綠色。截至目前,江蘇銀行綠色融資規模近4000億元,同比增速超50%;綠色信貸占比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管的24家銀行中排名商業銀行第一,繼續領跑同業,獲得“最佳綠色金融獎”“綠色金融先鋒獎”“卓越ESG上市公司”“ESG金茉莉獎”等榮譽。
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呵護地球生態
去年12月,江蘇銀行聯合全球120多家金融機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發起《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行動方案》,凸顯了其支持生物多樣性金融服務的決心與能力。
期間,江蘇銀行參與發布《中國銀行業支持生物多樣性建議研究》,向國際金融領域分享中國經驗。此外,江蘇銀行牽頭完成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促進生物多樣性投融資的實踐及產品創新研究報告》,參與完成《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研究》,不斷筑牢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基礎研究。
在頂層設計上,江蘇銀行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綠色金融戰略,充分識別金融服務支持濕地保護的機遇與挑戰。作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江蘇銀行在信貸政策及資源專項配套等方面,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提供便利與傾斜,努力打造系統完整、特色鮮明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金融服務體系。
在融資支持上,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公益性強、收益低、期限長的特點,江蘇銀行創新推出了以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核心的融資模式,切實滿足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資金需求,努力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金融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