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資陽市分行在省分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地方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家國情懷,聚焦文旅融合,全力服務資陽鄉村旅游有關的重點項目建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曲。
打造綠水青山,孕育資陽“網紅地”
陽春三月,走進資陽市雁江區天府花溪景區,林盤小景、黃古村碼頭、五連瀑布、郁金花海......接踵而至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這里,是農發行資陽市分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之一。
據悉,該分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跟政策導向,圍繞鄉村旅游發展、水生態體系治理、扶貧項目帶動群眾增收及研學旅行發展等方面,主動對接,發揮政策性銀行補短板的作用,多次與雁江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接,在政策理解、資料收集等方面進行逐一指導跟蹤,確保項目早申報、早調查、早審批、早投放,累計投放貸款3億元支持陽化河示范段生態綠廊及水系治理扶貧項目建設。隨著項目建設逐步建成和對外運行,當地美麗鄉村建設加速提檔升級,“環境、產業、旅游”相互疊加的功能不斷顯現。“現在河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在這里真好。”花溪河附近的村民說。
傳承紅色基因,建好元帥故里景區
陳毅故里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也是四川“偉人故里”金三角紅色景區之一。為繼承和發揚好革命精神,推動紅色資源火起來、紅色人物亮起來,該行采用“旅游+扶貧”開發模式,獲批8億元貸款支持陳毅故居國家5A級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現已投放貸款4.5億元。
據悉,該項目以原陳毅故居景區為基礎,新建國防教育綜合訓練基地、紅色研學基地,打造“紅色旅游+研學教育+干部培訓”模式,使景區成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窗口,預計每年可接納教育、研學、培訓人員6萬余人次。
攜手“資足常樂”,讓石刻文化活起來
作為中國石刻之鄉,安岳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現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00余處,造像10萬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稱于世,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云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如何借助安岳石刻資源,推動當地民俗、生態、康養等特色文化旅游發展,農發行資陽市分行給出了答案。該行立足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平臺,主動到縣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宣講信貸政策;行領導多次與縣政府領導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前中后臺聯合辦貸,積極向省分行匯報工作取得支持;選派業務骨干上門服務,解難答疑,提高辦貸實效。經過努力,成功獲批1億元臥佛村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示范項目貸款,并已累計實現投放7200余萬元。據悉,該項目不同于以往的觀光型旅游模式,它將文化與鄉村旅游相融合,通過文化創意和旅游體驗的結合,讓文化更接地氣。項目建成后,能夠極大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改變臥佛村吃不上“旅游飯”的情況,助力打造“安岳文化名片”。
此外,該分行還獲批4億元貸款用于支持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項目,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農業政策性金融活水。據悉,該項目建成后能利用數字化手段修復、保存文物使安岳石窟造像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它最初始、最真實的面貌,利用數字孿生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讓優秀文化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張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