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平安銀行(000001)零售轉型的第7個年頭,我行的轉型發展之路不但沒有‘七年之癢’,反而更加朝氣蓬勃。”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3月9日的平安銀行(000001.SZ)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暨開放日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銀行本次業績發布會不僅通過全景路演、口袋銀行APP進行直播,還通過抖音平臺進行了實時直播,成為第一家在抖音直播業績發布會的上市公司。
202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798.95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凈利潤455.16億元,同比增長25.3%。不良貸款率為1.05%,較上年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0.28%,較上年年末上升1.86個百分點。
零售金融業務規模增長,凈利潤卻出現下滑
平安銀行以“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為戰略目標,持續深入推進零售業務轉型升級。
平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項有志在會上指出,“2022年我行零售業務規模取得了一個突破性增長,個人貸款突破2萬億,存款突破1萬億,口袋銀行APP的月活用戶數突破了5000萬戶,零售整體規模增長非常快。”
不過,2022年該行的零售業務利潤和利潤占比都出現了下滑。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平安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凈利潤為198.28億元,同比減少了7.77%,對全行凈利潤的貢獻占比則從2021年的59.2%下滑至43.6%。
對此,平安銀行表示,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該行加大零售資產核銷及撥備計提力度,導致零售業務凈利潤同比下降。
與此同時,該行零售貸款的資產質量也有所下滑。年報顯示,2022年年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1.32%,較上年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表示,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經營貸,疫情放開后,經營貸壓力會減輕。
“零售不良資產在2022年主要受到疫情的影響,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我行及時調整策略,新戶的質量仍然是保持平穩。”項有志表示,零售方面的風控措施,主要是優化資產結構,2022年根據形勢的變化加大了抵押貸款占比,對于“新一貸”和信用卡適當有所控制,同時完善了風險管理的準入標準。
他表示,該行積極響應國家紓困政策進行優化調整,同時也加強了清收的力度,零售業務不良率仍在可控的范圍內。
從零售業務整體來看,謝永林表示,該行已經構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思路和落地打法。
面向大眾客群,該行構建以信用卡為“尖兵”的消費金融經營體系。由于信用卡場景多、權益多、使用頻率高,符合大眾客群的消費習慣,平安銀行依托智能銀行3.0平臺提供的數據經營、AI、客戶經理等相關能力,低成本、精準化、批量化地促活并服務大眾客群。
面向私人財富客群,該行也構建了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財富管理經營體系。謝永林表示,“平安銀行打破產品視角,不再單純地賣基金、賣理財,而是根據客戶實際需求幫客戶做好資產配置,把理財、基金、保險等產品和其他特色權益有機結合起來,從多個方面服務客戶,幫助客戶實現穩健收益、抓住資本市場紅利、獲得保險保障,同時也獲得生活便利。”
他還指出,“這兩類客群的經營切入點雖然不同,但長期看是相向而行的。”一方面以消費金融陪伴大眾客群成長,隨著他們產生財富管理需求時,可以直接切換到另外一個經營渠道。另一方面,為財富客群提供場景化、定制化的融資服務,風險更加可控。長期來看,能夠實現客戶全生命旅程的深度經營。
財富管理產品升級:“招行有的我們都有”
2022年市場震蕩,各類資產表現欠佳,出現了包括理財贖回潮在內的多個事件,銀行在財富管理方面壓力增大,平安理財的管理規模也有所回落。
“平安理財在受到2022年四季度的沖擊以來,也經歷了一些回撤,但全年規模還是實現了正增長,是行業里少數5家實現規模正增長的理財子公司。”平安理財總經理張東表示,平安理財經營業績比較穩定,2022年產品的破凈率和負收益的比例在全行業是最低的幾家之一。
根據中國理財網,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平安理財的平均兌付收益率為2.37%,我們的客戶的盈利比例是97%,就是每100個客戶中有97個客戶在2022年持有平安理財獲得了正回報。”張東表示。
從財富管理整體來看,該行2022年實現了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的較快增長。2022年年末,該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35,872.74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2.7%,其中私行達標客戶AUM余額16,207.85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5.3%。
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該行財富管理策略清晰,首先是以客戶為中心來推動業務增長,第二是抓重點,抓住“28原則”聚焦重點客群去發力。
第三是在產品充足的基礎上進行隊伍建設。蔡新發指出,平安銀行在零售轉型初期的時候,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很多好產品都拿不到。“但現在在產品方面我行已經基本沒有劣勢了,比如我們追趕學習的對象招商銀行(600036.SH)能有的產品,我們也都有額度,基本上是一樣的。”
他表示,在此基礎上,平安銀行持續打造一支既懂保險也懂私募公募和其他金融產品的高端財富管理隊伍,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綜合金融資產配置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平安銀行實現了財富管理規模較快增長和經營升級,但2022年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較多。年報顯示,2022年該行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64.47億元,同比下降21.5%,主要是因主動壓降非標類產品規模及證券市場波動導致的基金銷量下滑等因素影響。
對此,謝永林表示,平安銀行注重產品的風險管理,穩健經營,“2022年財富管理中收負增長,是因為把很多非標類、信托類產品大幅壓降,希望客戶的資產健康、資產配置合適,量、價、險平衡。”
對公業務拉動凈利潤增長,房地產不良上升
平安銀行2022年高速的凈利潤增長,主要依靠對公業務拉動。
在零售金融業務凈利潤下滑的同時,年報顯示,平安銀行批發金融業務凈利潤為156.59億元,同比大增114.74%,對全行凈利潤的貢獻占比從2021年的20.1%躍升至34.4%。
謝永林表示,2022年,本行對公業務緊跟國家戰略布局,持續加大對制造業、專精特新、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
平安銀行的公司業務推行“2341”新發展策略,即圍繞“數字化驅動的新型交易銀行、行業化驅動的現代產業金融”兩大賽道,做實“客戶、產品、作戰”三張地圖,提升“數字化、開放化、行業化、綜合化”四大能力,培育一批對公司業務負債、資產、營收產生核心貢獻的中堅客群。
“作為股份制銀行支持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就是融入現代產業,深入產業鏈供應鏈。”謝永林表示,希望運用專業的能力,將金融資源敏捷高效地導入到企業經營和產業升級中,從融資渠道變成合作伙伴。
據他透露,過去一年該行綠色金融的業務余額較上年增長49.5%,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上年增長35.3%,還引導了超120億的綜合金融資金投入某半導體產業基金,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工程貢獻金融力量。
從對公業務風險來看,該行房地產業不良率出現了增長,同比上升1.21個百分點至1.43%。
對此,郭世邦表示,這個“數字與同業比起來要小很多”。
“雖然房地產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不良生成率有所下降,這可能是更關鍵的一個指標。”他指出,2022年該行的房地產不良生成率比2021年下降超過三成,總體控制良好,“目前來講房地產這一塊還是非常安全的。”
關于2023年房地產貸款投放情況,郭世邦認為,2023年房地產行業政策面以穩為主,市場面有了持續的助力逐步回暖,信用面也逐漸恢復平穩,大規模違約概率較小,2023年涉房貸款將保持合理有序投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