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3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堅定信心、守正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首先,易綱介紹了央行在貨幣政策穩健實施方面的動作。“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首要的就是保持幣值穩定,幣值穩定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物價穩定。近年來,我們堅持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為物價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大家知道,去年全球通貨膨脹嚴重,是40多年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歐、美,還有許多國家,他們都是8%、9%、10%這樣高的通貨膨脹。我們國家去年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漲幅是2%,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通貨膨脹水平。在過去五年,也就是2018年到2022年,我們平均的通貨膨脹也是2%。如果我們再把鏡頭拉得長一點,看過去十年,也就是2013年到2022年這十年,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平均也是2%。在過去十年中,我們最高的CPI達到過2.9%,最低是0.9%,平均也是2%,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幣值穩定的第二層含義是匯率的基本穩定。近五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度破 ‘7’又回到 ‘7’以下,雙向波動,彈性增強,在全球各種貨幣中,人民幣都是非常穩健的,而且這種有彈性的市場化匯率制度也為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起到了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下一步,易綱表示,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方面,易綱介紹,“央行推出了適度的貨幣政策,有人把它說是結構性的貨幣政策,但它是適度的。目前,這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余額有6.4萬億人民幣,占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15%左右,總體上是適度的比例和水平。在結構性貨幣政策上,有兩個亮點:一是支持小微企業、民營經濟。二是綠色金融。這兩個是我們支持的重點。2022年,普惠小微貸款的余額接近24萬億人民幣,授信戶數超過5600萬戶。在支持綠色發展方面,兩個支持工具去年帶動的碳減排相當于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易綱表示,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和能源保供的支持。進一步增強小微企業、鄉村振興、就業等普惠金融服務。
圍繞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易綱提出,最近這些年化解金融風險,我國金融風險總體上是收斂的,目前我們4家最大的銀行都是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它們的資本實力居全球前四位。其他的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等,大部分的經營也是穩健的,少數問題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取得了重要進展。
下一步,央行將壓實各方防范和處置金融風險的責任。易綱在會上提出,“金融穩定法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我們將推動金融穩定法的出臺,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603883)、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善始善終做好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加強常態化監管,支持平臺企業健康規范發展。”
此外,圍繞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易綱表示,“最近這些年,金融開放的成績大家都有目共睹。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金融合作和治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