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機構擴容已有月余,南京銀行(601009)、上海銀行(601229)、江蘇銀行(600919)、紫金農商行等城農商行陸續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不過,2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不良貸款轉讓仍以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為主,新納入11個省份的城農商行試點機構暫無相關轉讓記錄。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城農商行試點機構“按兵不動”可能與市場不良貸款轉讓成交較為“清淡”,市場對于中小銀行不良貸款轉讓交易尚需適應時間有關。不過,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拓寬了城農商行不良貸款處置渠道,預計后續會有更多機構參與其中。
試點月余 城農商行“按兵不動”
距離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機構擴容已有月余,新納入的城農商行試點機構不良貸款轉讓進程如何?2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銀登網梳理發現,目前不良貸款轉讓仍以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為主,納入11個省份的城農商行試點機構目前暫無不良貸款轉讓記錄。
銀登網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顯示,去年12月30日至今,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恒豐銀行杭州市分行、恒豐銀行煙臺市分行、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光大銀行(601818)深圳市分行、平安銀行(000001)先后發布了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擬轉讓單戶對公不良貸款或批量轉讓個人消費及經營類信用不良貸款。
據了解,不良貸款試點工作自2021年正式開啟,這使得銀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得以“破冰”。不過彼時試點機構較為有限,首批參與試點的銀行僅是6家國有控股大型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在原試點機構范圍基礎上,2022年12月30日,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將注冊地位于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廣東、甘肅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也納入試點機構范圍。
時隔月余,為何11個省份的城農商行試點機構目前仍無不良貸款轉讓記錄?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看來,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擴容,拓寬部分區域中小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渠道,但試點以來市場不良貸款轉讓成交較為“清淡”,一方面可能數據披露滯后;另一方面,市場對于城農商行等中小銀行不良貸款轉讓交易尚需一個適應過程。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則表示,不良貸款轉讓情況較為復雜,試點機構對相關流程和實際操作空間都需要摸索。而且就算估值定價可行性論證完成,轉讓的交易對手也需要匹配和談判過程。
不良貸款轉讓仍有提升空間
據了解,城農商行不良貸款轉讓主要包括自行清收與對外轉讓兩種方式。廖鶴凱指出,自行清收的優勢是回收率可能較高,但內部成本也較高,且往往耗時較長。而轉讓不良的優勢是處置效率高,劣勢是受償比例可能會較低。
目前不良貸款轉讓是業內認為不良貸款處置效率高的方式之一。周茂華提到,不良資產轉讓屬于批量處置,銀行不良處置效率高,也可以避免潛在暴力催收問題,但轉讓對不良貸款處置專業水平要求較高,由于是處于發展階段,市場參與主體不夠多元化,不良貸款轉讓價格一般較低,導致部分銀行不良貸款轉讓不夠劃算。
不過隨著參與主體不斷擴容,廖鶴凱提到,未來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效率會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運用不斷提升,市場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定價更為合理且處置方式更為多樣。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雖然新納入11個省份的城農商行試點機構暫無相關轉讓記錄,不過,根據2月10日銀登網公布的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機構統計表,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錦州銀行、甘肅銀行、大連銀行、中原銀行、蒙商銀行、紫金農商行已登記在冊。
談及后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趨勢,周茂華認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擴容拓寬了城商行不良處置渠道,豐富了市場化處置方式,有助于降低城商行潛在風險;同時,近期新出臺的《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對銀行不良資產界定更加清晰,將提升不良貸款打包轉讓效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