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及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
自去年四家村鎮銀行事件爆發后,農村金融機構改革、重組話題熱度增加。農信社改革、村鎮銀行重組已成為金融監管“重頭戲”之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月13日,銀保監會召開的2023年工作會議也表示,積極穩妥推進城商行、農信社風險化解,穩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
在此前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的黨委(擴大)會議上,以轉變省聯社職能為重點加快農信社改革,穩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也成為重點工作。
各省銀保監局也均有表態,以河北銀保監局為例,該局在2023年工作會議上指出, 2022年已指導省聯社制定改革方案,確立改革模式;150億元政府專項債補充農合機構資本通過審核批準;在全國先試先行,推動村鎮銀行主發起行采取吸收合并方式化解3家村鎮銀行風險。
而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農信社改革、村鎮銀行重組亦成為“高頻詞”。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信社改革,完成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組建。抓好4家村鎮銀行后續風險處置,分類推進其他村鎮銀行改革重組”。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有序推進高風險機構化險,穩妥推進農信社改革,組建甘肅農商聯合銀行”。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深化農信系統改革,完成省級農商行組建”。此外,河北、山西、山東、貴州等在內的省份也紛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態,將深化農信系統改革作為2023年的工作重點。
農信社改革已然按下“加速鍵”,1月28日,新疆阿克蘇召開支持農信社改革動員大會,啟動統一法人農商銀行組建工作,據了解,阿克蘇地區統一法人農商銀行注冊后,注冊資本金將達到40億元,單家法人農商銀行最大資本凈額將從34億元提高到90億元左右,單一客戶授信額度將從原來的3.4億元增加到9億元左右,信貸支持地區重大項目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抗風險能力也將顯著增強。回顧2022年,浙江、河南、遼寧等地已先后通過組建農商聯合銀行的方式進行改革。
在村鎮銀行改革重組方面,1月3日,黑龍江銀保監局發布公告,鑒于哈爾濱銀行收購巴彥融興村鎮銀行、延壽融興村鎮銀行,同意兩家村鎮銀行因被合并而解散,巴彥融興村鎮銀行、延壽融興村鎮銀行全部業務、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其他各項權利義務由哈爾濱銀行承繼。回顧2022年,包括寧夏、河北、云南等三省在內的多家村鎮銀行因被主發起行吸收合并而解散。
在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看來,加快農信社改革化險,能夠推動農信社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與風控能力,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而吸收合并則有助于村鎮銀行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和風控能力,夯實可持續經營基礎,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和潛在風險。
對于后續農信社改革、村鎮銀行重組的趨勢,周茂華進一步指出,從以往案例來看,農信社改革朝著現代股份制銀行方向發展。推進農信社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有助于理順股權結構,完善內部治理,從源頭上化解風險,提升經營效率,推動農信社健康可持續發展,預計后續各省會按照“一省一策”的原則推進省聯社改革工作。而村鎮銀行改革重組主要是推進村鎮銀行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加快理順股權結構,完善內部治理,從源頭上化解風險,提升經營效率,增強服務區域實體經濟能力,尤其提升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服務能力,培育差異化競爭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