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國理財網發布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和中郵理財的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正式發售。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全部為公募類凈值型開放式產品,其中新發產品5只、存續產品2只。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發售對象是在銀行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者,購買這類理財產品也必須是用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的資金。此次發布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即日起將在全國36個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發售。
在這三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之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還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在準備個人養老金理財相關產品,并將于近期發售。在策略方面,以穩健型的理財產品為主。
中國理財網表示,下一步,理財登記中心將根據監管要求,完善理財行業平臺建設,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發布更新,在中國理財網持續發布相關政策規定和業務動態。
首批均為短持有期產品 未來期限或將持續拉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首批7款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均為最短持有期產品,且持有期限分布較多。購買最短持有期限理財產品,意味著在最短持有期限內投資者無法將資金贖回,但在最短持有期限之外即可贖回。
據了解,三家理財機構均發布了最短持有期為1年左右(360天或365天)的理財產品,工銀理財、中郵理財還發布了最短持有期限為3年左右(1080天或1095天)的產品。工銀理財還發布了最短持有期限為540天和720天的理財產品。
資深金融監管專家周毅欽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理財公司發布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目前最短持有期限分布較多,為投資者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投資品類。1年期的理財產品與當前普遍是3年期以上的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同時理財機構發布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亦有助于引導投資者向長期投資轉變。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由于資金無法取出,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在未來可能還會持續拉長,這與當前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形成了鮮明的互補。無論對于投資者還是對于理財機構而言,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均不可少。
未設置平滑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最高可達5.75%,1元起投
首批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起投金額均為1元,業績比較基準則在3.85%到5.75%之間。期限越長、風險等級越高的理財產品收益也相對較高。但均未設置平滑基金。
在這7款產品中,業績比較基準最高的是工銀理財最短持有期限為1080天的理財產品,可達5.25%-5.75%,但這款產品的風險等級相對較高,R3(中等風險)。中郵理財推出的最短持有期限同樣為3年左右(1095天)的產品,風險等級為R2(中低風險),其業績比較基準為3.85%-4.75%之間。
業績比較基準雖然相對較高,但三家理財公司均表示,業績比較基準是由投資管理人依據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和比例、投資策略,并綜合考量市場環境等因素測算而來。業績比較基準并不意味著最終的實際收益,也不構成對產品收益的承諾。
目前所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設置期限相對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理財產品較長。王一峰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設置期限較長除了迎合養老特征之外,還可以讓理財公司配置更多長久期的資產,如長久期債券,也可更多投資權益類資產,這有利于進一步增厚投資收益。
招銀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亦表示,封閉管理的期限越長,理財公司就越可以有機會通過市場運作,為客戶博得更高的收益率。同時,長期限投資也可平抑短期波動造成的凈值損失,這也是這7款理財產品均未像此前養老理財一樣設立“平滑基金”的主要原因。
另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平滑基金”在此前養老理財試點產品中是“標配”,它可以在市場較好時將超出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部分拿出成立基金,而在市場較差時可以將基金中的資金用以填補收益,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但在個人養老金理財的設置中,“平滑基金”已被移出必選項。
策略總體保持穩健,僅有1只為混合類理財產品,未來風格會變嗎?
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仍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策略,并兼顧獲取較高收益。在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僅有1只為混合類理財產品,其余均為“固收+”產品。而從風險等級來看,7只產品中有2只為R3(中等風險)產品,5只為R2(中低風險)產品。
工銀理財表示,該機構推出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投資風格穩健,采用分散化投資策略、注重投資組合安全邊際。在投資管理方面,利用好自己在宏觀經濟研判與大類資產配置上積累的實踐經驗,切實將投研能力轉化為長期穩健、可分享的投資收益。
中郵理財稱,該機構針對個人養老金理財采用多資產投資的策略,主要是通過用固定比例組合保險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均衡配置債券和權益類等資產。不低于80%投資低風險的利率債、高等級信用債,積累充足的安全墊;不高于10%投資收益彈性較強的其他權益類資產,并采用增配優先股、對沖工具等方式,力爭降低組合的波動,獲取超越單一市場的投資回報。
農銀理財發布的產品是7只產品中唯一的混合類產品。農銀理財介紹,主要投資中高評級主體,維持中低信用風險偏好,堅持分散投資原則,嚴控風險。投資策略以追求產品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通過投資債券、股票等大類資產兼顧穩健運作和收益彈性。同時,該產品已成立近兩年時間,所采用的資產配置策略成熟有效、科學合理。
“當前銀行推出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與FOF基金類似,但從配置的資產來看,個人養老金理財的投資標的更偏向于固定收益類產品,而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投向則更偏向于權益類產品。”王一峰表示,相較而言,個人養老金理財或比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更為穩健。
他預計,個人養老金理財未來發展方向可能主要是以固收類資產打底、輔以權益類等資產的“固收+”產品為主,而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則將是權益等其他資產打底,輔以固收類資產的“+固收”產品。而理財機構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
廖志明亦表示,銀行系理財公司的優勢在于固收端,因此未來個人養老金理財或仍將重點布局固定收益類資產。他同時建議,理財公司也應適當增加權益類資產的布局比例,為投資者贏得更多投資收益。但這需要理財公司進一步增強其投研能力。
此外,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結合國外成熟經驗和國內發展現狀,下一步應充分發揮銀行體系、保險行業和資本市場的不同市場優勢,加強行業協同與資源整合,打造跨周期、長期限、多元化的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模式和投資產品體系。同時,應以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為契機,通過加快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開發專屬的理財、儲蓄、基金、保險等養老功能產品,更好地為養老領域提供豐富多樣的金融服務,滿足個人養老投資的多元化需求,助力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
“對居民來說,通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購買養老理財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具有一定風險,產品凈值可能會回撤,少數情景下還可能出現虧損,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董希淼表示,個人養老金賬戶實行封閉運作,只有在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及極少數特殊情況下才能支用資金,投資者應養成長期投資習慣,并提前做好流動性安排。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