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存錢還要收入證明?近日,一則“儲戶去銀行存5萬元被要求提供收入證明”的內容火了!也引發眾多網友對大額資金存取的討論。2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針對大額資金存取,各家銀行規定的標準不一,但具體來看,用戶個人到銀行存取現金超過5萬元,銀行普遍都需要核實用戶身份并登記資金來源,大額取現資金超過5萬元則普遍需要提前一個工作日進行預約,銀行需要核查了解用戶的取款用途。
部分銀行存錢超5萬需要核實身份
大額資金存取再次引發市場關注,起因為一則登上熱搜的信息。近日,有相關媒體報道稱,浙江湖州一位女士發布視頻稱,去銀行存5萬元被要求提供收入證明等材料。該女士表示,柜員問她,在哪里上班、錢從哪里來,還要收入證明,讓她覺得像是在審犯人,很不舒服。于是直接抽了100元出來,存49900元,幾分鐘就搞定了。
話題沖上熱搜后,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共鳴,用戶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有儲戶表示,在銀行存錢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需要填寫各種材料進行詳細說明。也有儲戶猜測,此舉是因為銀行存款過多,放貸太少導致收入減少,所以銀行通過此類方式減少存款,已達到減少利息支出的目的。
事實上,針對大額存取,監管曾發布過相關規定。2022年1月底,央行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于大額現金存取、轉賬等進行了一定限制。文中提到,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的,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不過,在實施前夕該《辦法》因技術原因暫緩施行。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針對大額現金存入,各家銀行規定的標準也有所不同。交通銀行北京地區一支行人員介紹,“單筆業務存入資金超過5萬元以上需要登記用戶個人信息,無需其他材料,單筆金額存入低于5萬元則不需要登記”。建設銀行北京地區一支行人士也強調,“用戶存入金額在5萬元以上需要攜帶身份證和銀行卡才可以辦理,無需登記其他材料,存入5萬元以下攜帶銀行卡就可以辦理”。
股份制銀行也有類似的要求。平安銀行(000001)北京地區一支行人士表示,“存入資金超過5萬元銀行需要口頭核實資金來源,存入金額超過20萬元需要用戶提供相應的紙質材料”。
大額取現需要提前預約辦理
一直以來,規范大額現金使用,遏制利用大額現金進行違法犯罪都是監管關注的重點。此前,央行于2020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10月1日起在浙江省和深圳市試點開展大額現金管理工作。根據設定,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試點對公賬戶管理起點為50萬元,對私賬戶管理起點分別為10萬元、30萬元、20萬元。
而從調查結果看來,相較存款業務,各家銀行在大額資金取現方面的規定往往更加嚴格,通常都會要求用戶提前一個工作日進行預約。上述平安銀行北京地區一支行人士表示,“取現資金若超過20萬元需要提前一個工作日和我行網點進行預約,銀行需要了解用戶取款用途”。
國有大行、地方性銀行亦是如此,農業銀行客服人員表示,“受銀行柜臺資金量的影響,大額取現需要用戶提前預約才可以辦理”。保定銀行人員強調,“取現額度在5萬元以上就需要和支行提前一個工作日進行預約”。棗莊銀行相關人士也稱,“取現5萬元以上需要提前一天進行預約”。也有銀行表示,“大額取現金額在5萬元以內,用戶攜帶銀行卡就可以辦理,若取現金額在5萬元以上,需要提前一個工作日向網點預約,預約之后攜帶身份證、銀行卡前去辦理取現業務”。
談及為何設定5萬元存取門檻?有銀行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所以設定5萬元存取門檻,可能與目前國內移動支付轉賬發達,人們所持有的現金交易數量下降有關,對于多數人來說,存取5萬元現金不是個小數目;至少從銀行日常現金存取金額超過5萬元占比很小。
一位銀行業分析專家認為,“存錢超5萬需要核實身份”一事是少數銀行在執行相關法律規定時,引發部分用戶存取款體驗下降;這可能與銀行具體執行方式有一定關聯。有關大額存取款相關規定的初衷是防范電信詐騙、洗錢等犯罪行為,更好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這就導致部分銀行在為用戶辦理大額現金存取業務時對資金的來源、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與提示。監管初衷不是限制大額資金存取,而是對大額資金存取進行必要的了解和提示。
持續優化相關法規執行規范
在彼時央行開展大額現金管理工作時,關于資金存取自由的問題就一度引發關注。大多數網友表示支持,認為此舉可以加強銀行資金監管工作,限額的行為也能有效防止電信詐騙的發生。但也有網友認為,此舉會在存取過程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若將親人的資金存入,是否也要開立相關材料證明家人的身份?用戶本人想取現5萬元資金以備不時之需,是否也需要和銀行進行解釋?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監管限制大額資金存取主要是反洗錢的考量,當前,大額現金管理制度對普通老百姓(603883)來說影響越來越小,特別是在電子交易普遍適用的當下,現金交易的需求實際上是有所下降的。
上述銀行從業人士強調,從以往相關信息看,網點存取現金絕大多數是小額資金,因此,這一規定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影響并不大。未來銀行需要優化相關法律法規執行規范,在不影響用戶金融服務體驗同時,更好防范電信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而針對業內普遍關注的大額現金管理是否影響公眾存取自由問題,央行此前也進一步進行了說明:目前我國如現金、票據、轉賬、網上、移動等支付方式多且應用廣,多元化支付方式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社會公眾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公眾存取款自由受充分保護。只要公眾合法依規履行登記義務,大額現金存取并不受限制。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監管限制大額資金存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反洗錢,防止有不法分子通過此類方式“鉆空子”,在社會發展以及通貨膨脹之下,用戶的錢包都“鼓起來”了。再加上《辦法》因技術原因暫緩施行,他建議,可以對5萬元的存取金額進行一定的調整,或者根據用戶賬戶的資金流動、信用額度、單位工作情況等條件進行評估,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設置大額資金存取門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