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歷年的廣東兩會都備受外界關注。
2023年伊始,新一年的廣東兩會順利啟幕,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委員圍繞“綠美廣東、科技創新、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大灣區建設、制造業轉型升級”等熱詞,積極為廣東新時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廣東兩會期間,廣東省政協委員、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覃道愛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透露,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他在會議期間提出了《關于以“信用鎮”為依托,深化廣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以推動廣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在專訪中,覃道愛向記者介紹了過去一年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為穩住廣東宏觀經濟大盤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及成效。此外,他還就廣東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進階、灣區金融創新監管等一系列問題分享了觀點和建議。
依托“信用鎮”深化廣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南方財經:今年廣東兩會期間,你重點圍繞哪些話題和領域進行了提案?能不能分享一下提案中的核心內容?
覃道愛: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近年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積極探索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金融創新,以“信用鎮”為依托,持續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截至2022年末,廣東累計完成396個信用鎮創建,切實運用財政金融資金解決農村基層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支持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財政配套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涉農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有待進一步推進和涉農信用信息的應用有待進一步增強等短板和不足。
基于此,我提出了《關于以“信用鎮”為依托,深化廣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建議強化配套支持,發揮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豐富科技手段,推動廣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數字化;以信用鎮為依托,加大涉農信用信息應用力度;加強誠信文化宣傳,促進涉農主體信用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廣東政協參政議政職能,積極推動地方政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信用村、信用鎮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持續改善廣東省特別是省內欠發達地區的信用環境,幫助金融機構快速全面地了解涉農經濟主體的信用狀況和融資需求,通過信用引導資金直達涉農經濟主體,支持涉農經濟主體做大做強做優,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持續優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南方財經:現階段,廣東“金融強省”建設不斷提速。據你觀察,近年來廣東金融生態發生了哪些明顯改善?還存在哪些亟需補足的短板?對此有何建議?
覃道愛: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統籌當前和長遠、兼顧發展和安全,持續優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是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征信系統、“粵信融”征信平臺、農融通等征信基礎設施高效運行;二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質效顯著提升,自由貿易(FT)賬戶、“跨境理財通”、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等試點相繼落地;三是金融法治建設持續推進,嚴厲打擊金融違法違規行為,強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四是金融風險穩妥化解,推動成立廣東省金融風險化解委員會,加強對高風險金融機構、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金交所和網貸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處置應對。
當前,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工作還存在一些挑戰,比如,部分地區金融穩健發展基礎不牢,金融司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部分企業誠信意識不足,部分政策宣傳落實不夠。
接下來,我們要與地方相關部門一道,不斷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緊盯目標,推動金融與經濟持續良性互動;二要夯實基礎,為金融運行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三要抓住重點,全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四要守牢底線,堅決維護區域金融安全。
南方財經:回顧去年,受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廣東經濟發展承壓。為了穩住廣東宏觀經濟大盤,央行廣州分行推出了哪些強有力的措施?新的一年將聚焦哪些方面發力?
覃道愛:2022年,為穩住廣東宏觀經濟大盤,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積極擔當作為,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及時出臺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廣東經濟回穩向上。一是用好用足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2022年,累計向金融機構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2016億元;運用各項專項再貸款政策累計發放優惠貸款2056億元;落實降準政策,為轄內法人金融機構釋放流動性363億元。二是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項目投放加快、用款提速、配套融資增效,共投放金額1178億元,助力提升有效投資。三是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四是推動金融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2022年廣東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幅達到53個基點,金融機構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為市場主體節約融資成本420億元。
在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人民銀行總行的各項工作要求,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繼續做好對基建投資、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著力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不斷加大對廣東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深入推進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
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落地建設近四年來,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你看來,未來應如何進一步推動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根據前期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哪些問題?
覃道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是廣東省緊抓“雙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境內境外兩個金融市場優勢,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種金融資源的重要舉措。
高水平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雙區”建設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戰略落地落實,牽引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上新臺階。一是強化國家層面制度設計賦能,為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提供法制保障、協調機制和實施方案;二是探索金融高水平開放新模式,發揮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的引領示范作用;三是深入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金融基礎設施在金融市場高效運行中的樞紐作用;四是強化重點領域合作,促進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融合發展,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未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需要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要推動大灣區核心城市合作互補而非競爭排斥。二是要把握金融開放新趨勢、找準金融發展著力點和培育金融競爭新優勢。三是要發揮好核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和示范帶動作用。
南方財經:大灣區金融發展的關鍵詞之一是“創新”。從監管的角度,如何平衡金融創新和防范風險?在這方面,央行廣州分行做了哪些努力?
覃道愛: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用創新手段對金融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是牽引實體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抓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緊緊抓住重大平臺和機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持續深化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創新。同時,充分關注到創新可能引致的風險,始終將防范化解風險作為生命線,筑牢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平穩健康運行的安全防線。
一是充分發揮金融委辦公室廣東協調機制的牽頭抓總作用,推動建立健全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溝通機制,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協同開展跨境金融風險防范和處置。二是依托粵港金融合作專責小組會議、粵澳金融合作專責小組會議等形式,圍繞跨境金融監管合作、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跨境理財通、大灣區“沙盒聯網”等議題進行了研究,共同推進金融合作創新和穩定發展。三是深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合作,積極推動內地九市與澳門金融糾紛調解機構簽署《粵澳地區金融糾紛調解合作框架協議》,指導成立橫琴(珠澳)金融糾紛調解室,專責調解涉珠澳金融糾紛案件,搭建大灣區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四是“零容忍”打擊非法跨境金融活動,建立覆蓋轄區全行業法人機構的洗錢風險評估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開展大灣區金融綜合監管機制創新試點,強化對大灣區金融監管合作的法律保障,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問題聯治、信息聯通、工作聯動的良好局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