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批“4+1”試點城市到形成“10+1”格局,再拓展至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從購物、餐飲、出行、生活繳費等消費場景,擴展至公積金、理財、保險等個人金融場景,并逐步進入工資發放、普惠貸款等對公場景。一時間,數字人民幣“飛入尋常百姓家”。
1月11日、12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六屆亞洲金融論壇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推進轉型:創效·共融·創新”。12日下午,由第一財經主辦的專題及行業領域工作坊,以“數字人民幣加速跑”為主題,就數字人民幣在宏觀金融領域的潛在影響、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香港如何探索使用數字人民幣等重磅話題在分論壇上展開討論。
(第一財經分論壇上海演播室)
(第一財經分論壇北京演播室)
亞洲金融論壇是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主辦的全球財經交流盛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第一財經第11年與亞洲金融論壇攜手,舉辦第一財經分論壇。
本屆分論壇由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主持,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國家開發銀行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吳志峰、百信銀行首席戰略官陳龍強分享了對數字人民幣發展與應用的遠見與近思,嘉賓共同探討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
推動數字化經濟,數字人民幣是最重要的助力之一。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貨幣(M0)”包含流通中數字人民幣,12月末流通中數字人民幣余額為136.1億元。鄒傳偉認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用有五方面的意義,一是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和安全;二是金融普惠;三是匿名性更好地保護老百姓(603883)對利民性的需求;四是,有助于打破目前支付市場格局,讓支付市場競爭更公平;五是,可追溯性有助于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漏稅監管。
截至2022年8月31日,數字人民幣在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累計交易筆數3.6億筆、金額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560萬個,而在2021年10月末僅有155萬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
談及數字人民幣目前取得的成績,陳龍強認為,數字人民幣按下了快進鍵,走在一條難而正確的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單。對比其他國家來看,多數仍停留在論證階段,而中國已進入試點、推廣階段。他建議,下一步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推進,包括改進用戶體驗、提高支付成功率、提高商戶及商業銀行的積極性等。
在數字人民幣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方面,吳志峰認為,數字人民幣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但數字人民幣并不能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方向。人民幣國際化最終還是要取決于國家的經濟體量、規模和經濟貿易的自由、深度、廣度,這是最終決定人民幣國際化最根本的前提條件。
2022年9月,香港成為數字人民幣在中國內地以外首個跨境試點。對此,鄒傳偉強調,數字人民幣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跨境合作中,在批發層要積極推進,在零售層則要謹慎研究。他特別看好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投資方面的應用前景,內地和香港正在推行的一系列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還有互換通,“這一類場景增長空間是非常大的,數字人民幣如果用在這些領域將是一個很大的增長點。”他稱。
對于數字人民幣的未來,與會嘉賓均表示,數字人民幣在數字經濟中扮演著新基建的重要角色,非常看好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前景,并提出了多項前瞻性建議,包括厘清數字人民幣的定位問題、場景和應用創新、相關智能合約的研發、監管對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