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驅動模式正在由“政府-地產-金融”的舊三角向“科技-產業-金融”的新三角演進。作為金融機構,如何發揮好紐帶作用,促進金融與科技、金融與產業的有機融合?興業銀行武漢分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1月12日,該行漢口科創金融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通過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共同搭建新平臺,相互賦能,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良性互動,為科技產業發展融資融智,解決科創企業成長中的“煩惱”。
會上,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葉青以“2023年五大機遇”為主題,談2023年該如何“拼經濟”。他提到,這幾年,湖北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動作很大,2023年也會全面鋪開。另外,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鄉村旅游、周邊游、VR文旅、即時零售都是今年熱門領域。他建議,應該成立更多的專家科創工作站,有利于招商引資,吸引人才,也有利于地方創新資源匯集,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興業銀行武漢分行成立漢口科創金融服務中心正旨在于此,該行以開放銀行的思維,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已與武大、華科及中科院等院校專家,與高瓴、中金、達晨等知名投資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科學家尋找科研成果轉化渠道,為投資機構尋找優質投資項目,為科創企業搭建投融資平臺,多方攜手,共同發展。
據記者了解,在產品服務上,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建立了“投、貸、私”一體化服務體系,針對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方案,滿足企業、高管、員工多元化服務。
在產品創新上,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發揮投資銀行優勢,提供投資機構主“投”,銀行主“貸”的投貸聯動服務。去年,該行已為兩大健康科創企業提供股權直投融資合計過億元。針對科創企業研發投入高、資金需求大,普遍存在輕資產、無傳統抵押物以及科技創新能力難以有效量化識別等特性。近年來,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為我省科創企業精準“畫像”,創新采用了“技術流”評價體系,從人才標簽、知識產權、研發投入、科創賽事獲獎等17個維度對企業科技創新實力進行精準量化評估并劃分等級,在客戶準入、授權管理等方面實行差異化政策。讓“技術流”變“現金流”,成為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的一把金鑰匙。
近三年,該行累計向省內科技型企業投入資金近800億元,服務科創客戶1700余戶,融資余額超270億元,源源不斷地向科創企業輸送“金融活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