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25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在北京舉行2022年會,年會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一主題,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
圍繞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會上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更加精準有力地實施貨幣政策。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了比較充裕的政策調整空間。下一步,要繼續、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總量上精準有力。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做好流動性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結構上精準支持。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投向上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
三是突出政策間協調配合。發揮財政、貨幣等各類政策地協同效應,穩定市場預期,形成合力,實現多重目標下的動態平衡。
(二)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繼續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同時,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立足于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需求,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適應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趨勢,提升金融供給體系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適配性。繼續優化調整金融體系結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優化融資結構,增加資本供給。夯實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推動公司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良性循環,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堅定不移地擴大金融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培育競爭新優勢。
(三)更好服務科技創新驅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科技創新企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解決高質量發展中的卡點瓶頸,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離不開金融支持。要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助力經濟實現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跨越。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特別是發揮資本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的特有優勢。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創新資本形成。
(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受經濟結構調整、階段性支持政策退出、外部沖擊等因素影響,金融資產質量未來可能會承壓。要警惕經濟下行壓力向金融體系傳導,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積極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探索拓寬處置渠道,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持續做好影子銀行、房地產融資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處置。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