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轉型金融框架》日前得到了G20領導人峰會的批準并被正式發布 。國際社會已充分認識金融在籌集綠色低碳發展資金、防范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圍繞轉型金融、ESG生態建設等熱點問題,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
王文表示,ESG所蘊含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中國在當前全球動蕩變革期中應當堅持的重要原則,符合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全球趨勢,盡早布局ESG生態建設,有助于中國在全球綠色發展進程中占據先發優勢地位。
轉型金融助力綠色金融提質增效
11月16日,《G20轉型金融框架》得到了G20領導人峰會的批準并被正式發布 。王文表示,轉型金融作為廣義綠色金融的組成部分,彌補和擴充了當前綠色金融在對于傳統高碳排放行業上的支持。
“轉型金融是一系列為具備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生產活動脫碳等轉型需求的主體提供金融服務的活動。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轉型金融是一系列具體的金融業務,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所需的資金以幫助其實現碳減排。”王文表示,轉型金融是高碳經濟活動走向綠色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轉型意味著特定經濟活動或主體行為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它強調過程而非結果。
這也說明,轉型并不意味著當前的活動必須是綠色或低碳,而是一個高碳經濟活動隨著時間推移向綠色轉變的具體過程。宏觀視角下,綠色金融更多是在能源消費端提供資金支持,轉型金融則是在工業生產端提升碳密集型行業的轉型速率。
王文研究指出,當前我國轉型金融相比于其他國家而言,在頂層設計方面更為關注轉型問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均強調了轉型金融的重要意義。他認為,中國在轉型金融相關工作上獨具優勢。
“目前綠色金融僅服務于‘純綠’項目,例如分布式光伏、水電站等,業務范圍并沒有包含對高碳企業轉型的資金支持,而轉型金融通過對‘棕色’行業的綠色化轉型開展系統性的投融資幫助。”王文進一步解釋稱,轉型金融完善了綠色金融缺乏對高碳企業轉型的資金支持問題。
對于如何平衡好轉型目標與當前社會效益,王文認為,二者并非是完全相互矛盾的關系。他以企業ESG信息披露率舉例稱,轉型金融有助于發展ESG并提高企業的ESG披露水平,進而為金融機構提供重要參考,即可通過企業的ESG報告對企業轉型工作進行評估,這反過來會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重視程度。
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上證主板與深證主板的ESG報告披露率分別為45.47%與28.19%,王文預測,當轉型金融業務廣泛開展時,兩市的ESG報告披露率有望大幅提升。“未來,ESG報告也或將被納入轉型金融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當中。”他建議,應當將轉型目標融入到ESG等業務中去,提升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不以降低經濟社會增長目標為前提開展綠色轉型活動。
“但我國當前ESG生態建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對此,王文指出了兩點:一是金融機構需要從傳統的財務角度擴展新維度新視野,挖掘更多的合作與投資機會,重新人士信用風險和環境風險;二是企業應當更重視環境責任的重要性,積極布局ESG的資金配置,堅持長期主義。
他認為,ESG所蘊含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中國在當前全球動蕩變革期中應當堅持的重要原則,符合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全球趨勢,盡早布局ESG生態建設,有助于中國在全球綠色發展進程中占據先發優勢地位。
就在11月20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會議(COP27)上,與會各方雖達成了一定共識,但會議成果低于業界預期,明年的COP28也將成為關注的焦點。展望COP28,王文認為,從阿聯酋作為明年主辦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在清潔能源發展進程加速、歐洲能源危機帶動化石燃料脫鉤需求、石油美元解體趨勢加快等綜合背景下,對于中東地區國家而言,以阿聯酋、沙特等靠石油資源起家和儲量較高的國家目前正積極尋求綠色轉型。
他表示,COP28可以重點關注中東地區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向清潔低碳轉型的大環境下,減少石油依賴和產業轉型的趨勢和決心。此外,COP28還將關注如何進一步落實全球碳減排成果轉讓的細則,以及歐洲能源危機問題下的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格局走勢。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成效顯著
回顧我國綠色轉型領域的成果,離不開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的重要支持,更少不了豐富多元的綠色金融產品。其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尤其受到關注。從2021年央行聯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并推出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到2022年外資銀行首次被納入該工具實施范圍,低成本資金帶動減排的效果已經逐漸顯現。
央行行長易綱在今年金融街(000402)論壇上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使用2400多億元,支持碳減排貸款超過4000億元,帶動減少碳排放8000多萬噸。
王文認為,碳減排支持工具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業對于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相關業務的參與度。對于將外資銀行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王文認為,這有助于中國綠色金融不斷開啟對外開放與合作進程。“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對于國外金融機構在華開展綠色投融資業務已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他說。
提到國內的綠色金融市場,王文也指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這種橫向發力、協同并進的格局,有助于應對綠色發展轉型中將要面臨的各種各樣的難題。各類綠色金融工具應當構成為綠色產業的不同主體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綜合金融支持體系格局,滿足更行業在各階段下的綠色轉型需求。不過從目前體量來看,國內綠色金融仍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
他認為,綠色信貸應當優先服務于節能環保項目與服務,滿足優質資信的大中型企業的綠色業務需求;綠色債券市場應當擴展綠色直接融資,吸引綠色投資者配置相關資產,引入更多私人資本投資;綠色基金市場則應該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創新的協同作用,聯合更多的市場資本投入綠色發展領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