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去年7月開始,央行在廣州市、深圳市、福州市和杭州市四個城市正式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試點銀行提供賬戶多幣種結算服務,存款人可以根據自身經營和財務管理的需要,選擇使用多幣種結算的賬戶管理本外幣資金,從而提升了市場主體本外幣銀行結算賬戶業務的便利性。
2022年12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央行廣州分行獲悉,自當日起廣東省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范圍新增佛山、東莞、中山、珠海、茂名、湛江6個地區,并擴大至省內6家銀行的2268個銀行網點,有效滿足了大灣區內更多市場主體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從全國率先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到如今廣東省本外幣合一賬戶試點2.0版的擴容,金融支持大灣區營商環境優化和貿易投資結算便利化進程邁上了新臺階。”央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總行的指導下,央行廣州分行立足灣區經貿往來和民生支付需求,有序提高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的惠及面、影響力,積極推進灣區支付服務互聯互通,有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灣區賬戶服務創新提速
銀行賬戶是資金的主要載體,是金融活動的重要前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
2021年7月,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緊貼大灣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個金融中心和四個核心城市的現實,以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為切入點,著力優化支撐大灣區各項金融改革創新的賬戶服務規則,積極探索更多新產品和新服務,助力構建大灣區國際級營商環境。
“兩年來,廣東省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已成為大灣區市場主體釋放活力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推進器。”農行廣東分行賬戶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試點業務所確立的賬戶服務模式,囊括了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外匯賬戶、跨境人民幣賬戶、自由貿易賬戶(FT)、境外機構賬戶(NRA)等幾乎所有銀行賬戶種類,支持存款人通過開立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對多幣種資金進行收付結算和集中統一管理,極大地提升了客戶辦理本外幣賬戶的便利度。”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26日啟動試點以來,廣州3家試點銀行開立單位、個人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分別達4.3萬戶、92.9萬戶,試點業務獲得灣區企業和個人的廣泛歡迎。
暢通自貿區貿易投資結算
今年2月,廣東省發布《關于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開展廣東自貿試驗區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作為15條措施之一。
央行廣州分行主動靠前服務自貿區建設, 12月12日起將試點范圍從原來的廣州,拓展到佛山、東莞、中山、珠海、茂名、湛江6地,并在前期試點銀行工行廣東分行、農行廣東分行、中行廣東分行的基礎上,新增建行廣東分行、中信銀行(601998)廣州分行、廣發銀行等3家試點銀行,銀行網點也由原來的87家拓展到2355家。
據了解,試點范圍擴大后,已有多家灣區企業享受到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帶來的紅利。“過去我們經營外貿企業,需要開立美元、歐元、港幣等多個不同幣種賬戶,這次可以辦理本外幣合一的賬戶,不用分開幾個賬戶管理資金,有效提升了資金管理效率,特別是在疫情當下外貿企業承受一定壓力,這個政策不僅節約了企業財務和管理成本,還大大提高了跨境貿易結算效率”。橫琴深合作區某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總經理李先生表示,他已在工行橫琴琴海支行成功開立本外幣合一賬戶。
“在當前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時刻,本次試點擴圍推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服務惠及更多的企業及居民,實現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南沙港自貿區等全面覆蓋,為灣區內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注入新的金融服務動能。”央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為了全方位滿足了港澳居民在內地創業和生活的便利化需求,央行廣州分行已推動多項創新支付產品落地大灣區。比如,圍繞便利賬戶開立,加快推進銀行賬戶服務標準化、便利化、規范化,擴大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試點范圍,大幅提升小微企業、流動就業群體及港澳居民銀行賬戶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圍繞便利移動支付,推動港澳版“云閃付”錢包、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微信(香港)電子錢包等5個跨境電子錢包在內地使用,重點打造港珠澳大橋、入境簽證繳費等多個移動支付跨境應用特色項目。
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末,廣東(不含深圳,下同)支付系統年資金處理量已突破500萬億元,銀行機構移動支付年交易量超過113億筆,金額超過30萬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