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至9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的“2022數字金融創新發布周暨第十八屆宣傳年年度盛典”在“云端”舉行。發布周為期五天,活動涵蓋數字金融創新主題分享,新書發布、研究報告、手機銀行行業倡導、開放銀行白皮書等多個“創新發布”環節。備受業界關注的“2022中國數字金融金榜獎”榜單也在本次活動中揭曉。中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云生活事業部副總經理廖小軍發表題為《產業數字化背景下關于企業支付的思考》演講。
廖小軍談到,黨的二十大以后,隨著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不斷推進,結合企業支付的特點和核心需求,加大企業支付業務研究、加快企業支付業務創新實踐變得越來越重要。他首先從政策面、產業面和金融面分析了企業支付發展的宏觀態勢。
從政策層面來看,十四五規劃、《銀保監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等國家若干重要文件均對產業數字化及產業數字金融做出重要表述。對政策面展開研判,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結論:首先,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主線;其次,數字金融與企業經營的深度融合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
從產業層面來看,當今在產業數字化的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產業數字化迎來重大機遇: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以及全新工業形態逐步釋放倍增效應,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
與此同時,產業數字化也面臨眾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國在與產業互聯網發展高度相關的芯片、算法、服務器以及基礎軟件等領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卡脖子”問題;二是在管理理念方面,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知、實踐不到位,數據資產積累薄弱,數據要素產能未能充分釋放;三是產業協同方面,產業鏈由“鏈式關系”向“網狀生態”轉變,對企業協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現有金融服務模式與產業金融需求不匹配。
從金融層面來看,產融結合的內生需求催生了產業數字金融新業態的誕生與發展。主要方向包括:產業鏈金融、物聯網金融、綠色金融、鄉村振興金融、科創金融五大領域。產業數字金融可以參與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可以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精準滴灌小微企業。
當前,銀行業積極布局產業數字金融,產業數字金融也為金融服務帶來新變化與新需求:一是金融科技深度應用促進金融模式快速演變,以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再造金融業務流程,金融輕型化、移動化、數字化趨勢加速,金融加快融入場景,形成開放式生態系統,助力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二是產業生態網狀重構,客戶需求發生變化,產業鏈日益由“鏈式關系”向“網狀生態”轉變,企業間新型關系出現。經營管理日趨集中,金融需求邁向高層次,“自金融”趨勢愈發明顯。三是銀行同業拓展對公獲客模式,“場景+金融”成為主戰場,完備的支付基礎設施是關鍵。同時創新對公金融服務,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實現場景深耕和客戶深度經營,助力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
隨后,廖小軍談到企業支付創新的落地實踐。他指出,電子支付業務是銀行的基礎業務、看家本領,關系到場景滲透、流量經營和客戶轉化。企業支付作為支付領域的藍海,更需要銀行業加強研究探索。
對比個人支付,企業支付場景具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交易金額大,對支付安全、運營安全要求高;二是內部決策鏈條長,對內控合規要求高;三是涉及產業鏈主體多,同時存在應收應付(三角債問題),對流動性要求高;四是貨款交割方式復雜,存在賒銷、預付,先款后貨、先貨后款等,普遍使用票據、信用證、保函等工具,對支付工具多樣化要求高;五是企業產供銷日益依賴互聯網,企業內部數字化也在加快,對數字化產融結合的要求高。
但當前支付產品難以滿足企業支付的復雜需求,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融結合需求,現有產品更多立足于金融自身,較為標準化、單一化,缺乏個性化、特色化服務能力,金融科技屬性不足。二是內控合規需求,現有產品與采購、付款操作分離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不符,且難以實現信息流與資金流統一,無法解決票款一致性問題;三是多樣支付需求,現有產品難以滿足企業對支付交易時間、交易金額、資金實時到賬的個性化需求,且僅提供貨幣資金支付服務,難以滿足企業流動性或降低應收應付的需要;四是提質增效需求,現有產品需要企業進行業務信息與支付信息財務核對,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與企業財務系統、供應鏈系統未實現耦合,增加了企業操作管理成本。
最后,廖小軍談到,基于以上認識,結合產業數字化背景下企業新特點、新需求,光大銀行努力布局企業支付新領域,不斷建設完善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現金管理系統、銀聯代付系統等基礎能力,在企業支付方面做出了一些創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在賬戶體系方面,形成了智慧賬單、遠程賬戶、企業虛擬子賬戶、對公數字錢包等新的賬戶方式。
在支付工具方面,在對公快捷單筆和批量代付、對公代收、訂單支付和虛擬卡支付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在結算方面,探索了延期結算、標記方付款等新的結算方式。
在定制化服務方面,開展了賬戶健全、工商信息核驗、電子回單、在線對賬、電子發票以及跨境支付等創新實踐。
這些創新,可以廣泛應用于B2B電商平臺、電子政務平臺、供應鏈核心企業資金收付、企業繳費、商戶資金結算等場景。為賦能產業數字化升級,助力暢通產業大循環起到了助力作用。
未來,光大銀行將在監管機構、支付清算機構的支持和幫助下,與其他金融機構一起,不斷更新理念、創新工具,用更好的企業支付服務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