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2022數字金融創新發布周”中,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發布的《2022中國數字金融調查報告(中篇)——零售數字金融綜合評測》(下稱《報告》)顯示,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提速,金融業務線上化按下快進鍵,2022年調研數據顯示,零售數字金融各渠道用戶比例持續增長。
2022年,個人網上銀行用戶使用比例達66%,同比增長3%;個人手機銀行用戶使用比例達86%,同比增長5%;微信銀行用戶使用比例達55%,同比增長3%;電話銀行用戶使用比例僅為23%,同比上升1%。
報告調查涵蓋5114個樣本量,1.96億個大數據畫像。
根據報告調查結果,數字金融各渠道憑借其平臺戰略布局和專屬優勢,受到眾多用戶的認可。由于使用需求、場景和偏好的差異,較多用戶愿意嘗試使用多種渠道。渠道重合度方面,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重合度較高,高達56.8%,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微信銀行三個渠道的重合度較低。同時,且用戶更傾向于在兩種渠道間進行功能切換。
個人手機銀行總體使用頻率降低,轉賬匯款和賬戶查詢仍是高頻使用功能。
報告指出,受疫情、微信銀行等新興渠道的推廣等影響,個人手機銀行用戶使用頻率有所下降,43.1%的用戶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較2021年下降8.4個百分點。低頻用戶比例有所提升,但相較網上銀行和微信銀行,手機銀行仍屬于高頻業務辦理渠道。其中,用戶年限越長,個人手機銀行的使用頻率越高。
具體看,轉賬金額方面,用戶使用個人手機銀行單筆平均轉賬金額更趨于小額化,該特征在新用戶群體表現更明顯。通過個人手機銀行進行小額轉賬(3000元及以下)的用戶比例為44.1%,較2021年提高2.8個百分點。同期,5001-10000元的占比下降3.0個百分點。
“個人手機銀行使用中仍存在痛點,如占用內存、擔心安全和系統運行不穩定是典型痛點表現。”報告表示,相比去年,“手機銀行APP占用內存較大”成為今年個人手機銀行使用中最大的痛點(24.4%)。
其次,隨著用戶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提高,約23.7%的用戶質疑手機銀行的安全性,擔心隱私泄露和資金安全。同時,部分用戶關注操作流暢性,約22.6%的用戶認為手機銀行系統運行不穩定,會遇到閃退、卡頓等情況。
對此,中國農業銀行網絡金融部總規劃師楊宇紅認為,在全球數字化發展浪潮下,用戶習慣且偏好于“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生活方式,勢必對商業銀行線上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斷促使銀行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進。
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趙磊表示,手機銀行轉型發展已進入新階段,銀行要做好四個方面的促進工作:一是促進客戶拓展的互聯網化,二是促進業務經營的平臺化,三是促進金融服務的場景化,四是促進技術創新的價值化。
受其他電子渠道沖擊明顯,個人網上銀行使用頻率持續降低。CFCA數據顯示,相較2021年,個人網上銀行用戶使用頻率持續降低,尤其是每月使用1至4次的用戶占比明顯下降,部分用戶使用頻率降低為每季度使用1至2次或一年1至2次。
個人網上銀行受到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等數字渠道的沖擊,逐步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個人網上銀行無法擺脫對電腦的依賴,有一定局限性;操作流程繁雜為使用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常用功能方面,個人網銀以轉賬匯款(70.2%)和賬戶查詢(65.1%)為主。其次是生活繳費和投資理財。此外,由于個人手機銀行的持續沖擊,部分用戶的渠道偏好由個人網上銀行向個人手機銀行遷移,相較2021年,各功能使用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