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養老金融市場,銀行、理財公司、證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同臺競技,誰能更勝一籌?
11月25日,人社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正式吹響了養老第三支柱發展的號角。
對于各類金融機構來說,這是一塊巨大的增量市場,保險公司不再是養老保障的唯一提供主體,銀行、理財公司、證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將同臺競技,各顯神通。
事實上,自2018 年起,各項養老試點政策就先后出臺,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加快探索,如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等,極大地豐富了個人養老金融產品的供給。
而作為理財產品的重要供給方,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探索中收獲了哪些機遇?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興銀理財總裁汪圣明。
銀行的三大優勢
第一財經: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理財市場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券商預計個人養老金將為資管市場帶來萬億級資金,對于身處資管行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如何看待這其中的機會?
汪圣明:我認為,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落地將為銀行理財行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空間和長期性機會。
我們可以參考美國的情況來看,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末,美國IRA(個人退休賬戶)資產總規模13.9萬億美元,占GDP的60%。其中資管產品約6.2萬億美元,占IRA資產的比例為45%。經過多年積累,美國個人養老金IRA賬戶的規模龐大,配置資管產品的比例高,為資管行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
而我國的個人養老金業務剛剛起步,類比海外市場空間巨大。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20世紀80~90年代,美國IRA賬戶資產中銀行儲蓄存款占比從最高80%以上,逐漸降低到10%以下,這反映了居民的個人養老金逐步從儲蓄產品流向資管產品,投資養老的比重不斷提升,“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轉變持續約20年時間。在中國,我們也將面臨同樣的轉變。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中國居民對于養老投資產品的訴求,有哪些特點?能否滿足人們的需求?
汪圣明:目前我國居民高度重視養老金投資的安全性,投資養老金融產品的首要考慮因素是安全,類似于像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等低風險、收益穩健的產品是現階段養老財富儲備的主流方式。
其中,銀行理財產品與居民投資養老的需求可以說是高度契合的。我認為,在國內居民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的轉變過程中,銀行理財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一財經:與其他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金融機構相比,銀行有哪些優勢?
汪圣明:首先,銀行具有龐大的儲蓄養老客群基礎,我國居民儲蓄率高、儲蓄規模巨大,大部分集中在銀行體系內,銀行天然擁有數量龐大的個人儲蓄客群,構成了龐大的養老客群基礎。
其次,銀行具有獨特的渠道優勢,通過營業網點、手機銀行APP、網銀等線下、線上全渠道觸達客戶,依靠數字化工具進行客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讓儲蓄養老客戶向投資養老客戶轉化的渠道更加通暢。
另外,銀行也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養老綜合服務,銀行可以發揮個人養老金賬戶管理的優勢,整合體系內外綜合資源,融合線上線下場景,針對養老客戶,提供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儲蓄、賬戶管理、投教宣傳、生活消費、健康管理、法律咨詢等全方位服務,打造一站式養老綜合服務平臺。
養老理財的優勢所在
第一財經: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通知,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至今已經一年多時間,引起了市場的積極響應,其中,興銀理財首款養老理財產品面向十個試點地區銷售,規模突破26億元,相對于普通理財產品或者其他金融產品來說,養老理財有哪些特點?
汪圣明:與其他理財產品或資管產品相比,我總結養老理財有五方面的特點。
一是強調普惠性。養老理財產品的銷售管理費、投資管理費、托管費等各項費率都較低,總費率低于其他理財產品,乃至低于其他資管產品。
二是養老理財產品投資策略穩健。多年來,銀行理財以固定收益類資產作為核心投資方向,努力為客戶創造符合預期的穩健收益,長期業績表現穩健、可持續。養老理財產品作為一類重要的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風格方面與既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脈相承。
三是養老理財產品具有長期投資優勢。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較長,有利于解決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追漲殺跌”等問題,從而提高投資者實現收益目標的勝率,真正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同時,養老理財的長期穩定資金允許開展長期投資,關注長期回報。通過戰略資產配置,穿越牛熊周期,有利于把握各類市場的投資機會,也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養老理財產品具有大類資產配置優勢。養老理財產品能夠開展全譜系、多資產、多策略投資,覆蓋貨幣市場工具、債券、ABS、REITs、項目融資、股票、基金、衍生品等各類金融工具,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化解市場波動與收益增長的矛盾。
五是養老理財產品具有特定的風險保障機制。除計提風險準備金、信用損失減值準備外,還設立專門的收益平滑基金,在存續期內提取部分超額投資收益,當市場波動時回補到產品凈值,有利于平滑產品凈值波動。
第一財經:具體來講,在投資策略方面,養老理財產品是如何平滑風險的?
汪圣明:養老理財產品借鑒CPPI策略操作思路,動態評估組合的安全墊和回撤容忍度,計算未來一段時間固收類資產的回報,作為組合的安全墊厚度和風險預算。在給定風險預算后,確定資產配置中樞,特別是權益類資產的中樞,努力實現更穩健的產品收益和更平滑的凈值曲線。
第一財經:在興銀理財的產品線中,這種與養老相關的金融產品定位是什么?預計實現怎樣的目標?
汪圣明:成立以來,興銀理財構建了“8+3”的產品體系,涵蓋現金、固收、固收+、混合、權益、多資產多策略、跨境、項目投資八大核心產品,以及ESG、養老、海峽三大特色產品。目前,興銀理財“八利”品牌已全面落地,養老理財作為三大特色之一,既是興銀理財長期布局方向,更是當下業務拓展重點。
為更好地推動養老理財發展,我們依托興業銀行(601166)深耕養老金融領域的先發優勢,將養老理財融入母行養老客戶服務體系,通過與母行高效協同,為客戶提供綜合化養老金融服務。
同時,興銀理財持續加強投研核心能力建設,打造與養老理財匹配的升級版投研體系,提高養老金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穩健安全的養老理財產品。
當然,養老理財不僅是一款理財產品,更多的是一項養老服務。在產品長期存續期間,興銀理財將做好全旅程的客戶陪伴和投教宣傳,增強客戶獲得感和安全感。
養老財富儲備需要早規劃、早投資
第一財經:對于投資者來說,一款優質的養老投資產品應該具備哪些特點?該如何選擇?
汪圣明:優質的養老產品首先是契合現階段中國養老客群風險偏好的產品,即必須是普惠性的、穩健性的金融產品。其次,優質的養老產品還應該在致力于實現長期投資回報的同時,通過綜合運用資產配置工具與風險管理手段,提高實現收益目標的勝率。再次,還應該具備與客戶的綜合養老需求有效銜接的功能與服務。
第一財經:你認為,投資者應該從哪個年齡段開始著手選擇養老理財產品?投資者在選擇養老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汪圣明:養老理財產品并不等同于老年理財產品,其主要面向中青年齡客群。一方面,研究表明,中青年齡客群在退休后或將面臨公共養老保障力度不足的問題,更多地需要通過自身理財積累養老財富,養老理財需求更為迫切。另一方面,老中青不同年齡群體均有養老財富儲備需求,中青年齡客群往往擁有更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更長的投資周期和更低的機會成本,有利于獲得更好的長期投資結果。因此,不同年齡段的客群都應該為自身養老財富儲備進行早規劃、早投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