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市場預測,年內第二次降準將至!
11月25日,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央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8%。
圖片截自央行官網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此次降準如期落地,在時間部署上,也遵循了歷史經驗,有助于平穩市場預期,引導金融機構從穩總量、降成本、優結構等方面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為什么降?
據預測,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
據悉,今年4月15日,央行發布消息稱,決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5300億元。
時隔7月,為何再度降準?
在溫彬看來,本次降準相機抉擇,重在穩定預期、呵護市場流動性和鞏固實體經濟修復基礎。他表示,近幾月央行通過縮量、等量續做MLF及加量投放OMO和PSL等方式靈活精準調控市場流動性,以及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特別是需求側的變化”,并刪除“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等相對寬松的表態,導致市場對于貨幣政策短期內再度寬松操作的預期降溫。
“但一周后國常會提及降準,央行快速跟進,則是根據近期市場流動性變化、疫情和經濟形勢發展、四季度穩增長一攬子政策發力節奏等做出的相機抉擇安排,旨在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信心。”溫彬稱。
廣發證券(000776)郭磊、鐘林楠認為,此次降準或基于三點考量:一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需要,四季度以來經濟負面沖擊仍有疊加特征,10月出口回落至2020年中以來的首次同比負增長,11月疫情多點散發;二是穩定年末流動性環境的需要,即央行三季度貨政報告指出的為“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三是配合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地和“十六條”等金融政策要求,為金融支持房地產紓困、支持市場主體提供進一步支持。
有什么影響?
展望后市,此次降準對于市場有何影響?
對股市而言,粵開證券羅志恒認為,股市資金主要源于是居民和企業部門,央行降準更多作用于銀行體系,缺乏直接影響渠道。但短期內,降準意味著更多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加上目前股市處在估值洼地,或能提振市場信心,改善股市預期。長期內股市能否向上,仍然取決于經濟復蘇是否順利,能否帶動企業盈利周期開啟,需密切關注地產、疫情等情況。
對于債市而言,中泰證券周岳等點評稱,整體來說,降準幅度在市場普遍預期之內,落地時間略快于預期,略超預期的降準或將給近期對貨幣政策預期悲觀、陷入贖回潮擔憂的債券市場注入信心。
對于樓市而言,中郵證券劉清海指出,降準進一步強化貨幣政策對樓市的呵護。具體來看,降準有利于釋放長期資金,可能的方向包括支持商業銀行投放個人按揭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房地產企業信用債等。
“對資金面而言,在降準帶來增量中長期資金的助力下,跨年之前,預計資金面維持寬松格局,資金利率下行確定性相對較高。觀察2019-2022年六次降準后的R007走勢,除2021年12月之外,在降準之后R007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行。”溫彬表示。
對LPR而言,溫彬預計在短期內政策利率保持穩定和此次降準幅度較小下,不足以帶動12月LPR調降,進一步降融資成本仍有賴于后續MLF利率下調和銀行負債端成本下行。考慮到11.23國常會提出“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以及當前穩地產、促消費的重要性,下一步降低存量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和存量高成本按揭貸款利率將是重要落地方向,以達到推動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目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