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未來銀行內部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盡管受疫情反復影響,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仍實現恢復性增長,業績環比改善。尤其是優質區域的城農商行,依托地方經濟發展,資產規模穩步擴張,進而帶動營收和凈利的高增。
第一財經統計,截至9月末,27家A股上市城農商行中,有22家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雙增長,占比超八成,更是有11家營收和凈利增速均超兩位數。其中,杭州銀行(600926)凈利潤增速最高,達31.82%。
一位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對記者稱,整體來看,地方經濟增長支撐了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也為其利息凈收入、營收以及盈利打下了基礎,江浙、成都等優質地區的城農商行往往呈現更高業績增速。
中信證券(600030)銀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彭博也表示,區域銀行業績表現占優,特別是部分地處經濟景氣度高、信貸需求強勁區域的城農商行;同時,存量資產質量與存量撥備資源,亦成為今年以來銀行盈利釋放的核心要素。
規模擴張支撐利潤增長
具體來看,27家A股上市城農商行中,前三季度有26家銀行實現了凈利潤的正增長,有15家銀行實現了營業收入的正增長。這與行業整體情況相符,即銀行業營收放緩,凈利潤增長則較為穩定。
據浙商證券(601878)統計,上市銀行整體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增速較中報回落2.1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0%,增速較中報回升0.5個百分點。“銀行三季報收入增速小幅回落,映射當季利率中樞下行與市場波動;盈利端增速回暖,則反映風險預期的平穩。”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對記者稱。
相比其他類型銀行,城商行業績表現較為亮眼。27家銀行中,營收凈利增速均達兩位數的有11家,分別是杭州銀行、成都銀行(601838)、江蘇銀行(600919)、蘇州銀行(002966)、常熟銀行(601128)、江陰銀行(002807)、瑞豐銀行、南京銀行(601009)、寧波銀行(002142)、齊魯銀行和廈門銀行。
以凈利潤增速來看,城商行包攬了前三。其中,杭州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列首位。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92.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82%;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60.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7%。
緊隨杭州銀行之后,成都銀行和江蘇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同樣超過了31%,分別為31.60%和31.31%;同時,兩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也均超過10%,分別為16.07%和14.88%。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銀行能夠實現高增速,主要是信貸規模的穩步擴張有關,同時也得益于中收的正向貢獻。比如截至9月末,杭州銀行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5.14%,其中公司貸款較年初增長17.47%。分行業來看,記者了解到,該行不斷加大對制造業、普惠金融、科技文創、綠色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截至報告期末,投向制造業的貸款余額629.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9%。
信貸規模的擴張帶動了利息收入的增長,前三季度杭州銀行利息凈收入169.54億元,同比增長7.47%;息差方面,三季度單季利息凈收入環比增速高于規模增幅,息差或已企穩回升;同時,非息收入表現亦較優,實現非利息凈收入91.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99%,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加46.94%。
成都銀行和江蘇銀行信貸增速同樣較高。截至三季度末,成都銀行貸款余額達3634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對公貸款3634億元,同比增長35.6%;江蘇銀行各項貸款余額達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09%,其中對公貸款余額86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30%。
另外,撥備計提也貢獻了主要力量。比如江蘇銀行撥備計提是業績高增的最大貢獻項,貢獻利潤增速14.96%
由此看見,依托區域經濟優勢,部分地區融資需求較為旺盛,深耕江浙、成都區域的優質中小銀行加大了信貸投放;同時,經過前期布局,個別銀行財富管理優勢凸顯,非息收入明顯提高,進一步支撐了利潤增長。
“中小銀行的業績表現和區域經濟發展高度相關。”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記者說道,近年來區域經濟分化加劇,發達地區的經濟保持較高增速,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考慮到當地的貸款需求、資產質量、溢價等情況,位于優質區域的中小銀行經營情況也會優于行業整體水平,尤其是浙江、江蘇等地。
經營壓力仍存或加劇分化
雖然城農商行板塊整體表現亮眼,但業績分化較為明顯。相比之前的兩位數增長,部分銀行營收、凈利均出現個位數增速,甚至還有負增長情況。
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受銀行整體凈息差下降影響,在穩增長寬信用的背景下,今年以來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不斷下降,貸款收益率小幅下滑,疊加疫情沖擊下需求不足,使得行業息差壓力加劇,進而拖累業績。
另在負債端,對于銀行而言,在存款定期化趨勢下,存款成本上行壓力仍在,存款定價調整受到重定價、競爭等因素影響,對降低存款成本效用較小且滯后,隨著存款增長較快,主動負債成本的下降難以完全對沖。
受此影響,還未開拓新增長點的銀行業績表現欠佳。今年前三季度,27家城農商行中,有4家營收增速為負,分別是渝農商行、重慶銀行、青農商行(002958)、蘭州銀行和西安銀行(600928)。其中,延續了上半年的趨勢,西安銀行營收、凈利降幅均為最高。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8.62億元,同比下降8.39%;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17.79億元,同比下降12.37%,但這一降幅較上半年已有收窄。從營收構成上看,該行利息凈收入及中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不過投資收益同比增長較高。
另外,渝農商行的營收增速由上半年的正增長轉為負增長。數據顯示,該行1~9月實現營業收入225.57億元,同比下降2.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2.42億元,同比增長5.60%。其中,利息凈收入188.45億元,同比下降5%;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4.72億元,同比下降20%。
由此可見,息差壓力仍是部分銀行面臨的主要壓力。業內的共識在于,未來銀行業的經營壓力仍存。一方面,受LPR下降后貸款重定價、信貸需求偏弱、讓利實體和存款成本剛性等因素影響,銀行凈息差仍承壓;另一方面,受房地產行業風險暴露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資產質量仍面臨挑戰;再者,受資本市場震蕩加劇影響,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受限。
在此背景下,銀行業績分化或將加劇。東方證券(600958)銀行業分析師唐子佩表示,未來,預計個體間的表現或將進一步分化,優質中小行區域邏輯仍然堅挺,資本補充訴求下未來業績持續釋放的動力充足。
另在息差方面,唐子佩認為仍有收窄壓力,但憑借資產結構的持續優化和負債端成本的管控,預計降幅有望逐步收窄。其中,區位優勢顯著、信貸供需格局的中小行息差韌性更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