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業務領域再現百萬元級別罰單。
10月28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四張百萬元級別罰單,處罰了1家理財公司和3家商業銀行,均涉及理財業務領域。其中,農銀理財被罰款240萬元,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興業銀行(601166)分別被罰款150萬元、200萬元和450萬元。
具體來看,農銀理財的主要問題為: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0%;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證券市值的30%;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高流動性資產比例不達標;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杠桿水平超標;同業理財產品未持續壓降;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3家銀行被罰主要與“資管新規”前發行的老產品以及理財托管業務有關。
農業銀行的主要問題為:作為托管機構,存在未及時發現理財產品投資集中度超標情況;理財托管業務違反資產獨立性原則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
建設銀行的主要問題為:老產品規模在部分時點出現反彈。
興業銀行的主要問題為:老產品規模在部分時點出現反彈;未按規定開展理財業務內部審計;同業理財產品未持續壓降;單獨使用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理財托管業務違反資產獨立性原則要求。
事實上,這并非銀保監會首次對理財公司和托管行開出罰單。今年6月,銀保監會公布四張罰單,分別處罰了光大理財、中銀理財和相關托管行光大銀行(601818)、中國銀行(601988),四家機構分別被罰430萬元、460萬元、400萬元和200萬元。
“資管新規”之后,理財公司陸續成立,銀行理財邁向全面凈值化時代。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理財公司處于“潔凈起步”的關鍵時期。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本次公布的罰單與前期公布的四張罰單,均源自2021年銀保監會創新部對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開展的現場檢查,后續或還有相關罰單對外披露。
值得進一步關注的是,目前披露的八張罰單中,有3家機構涉及的主要問題與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理財產品宣傳有關,包括了: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單獨使用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和理財產品宣傳不一致不準確。這也進一步傳遞出監管機構規范理財產品業績展示和宣傳的信號。
此前,21世紀資管研究院獨家了解到,今年6月末監管部門已經召集各家理財公司開會研討,規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希望形成行業共識,防范不當或者違規展示對投資者造成誤導,有效促進打破剛兌預期。
21世紀資管研究院也據此展開了評測。評測發現,六大行及八家主流股份制銀行已經根據監管要求進行合規整改,多數產品重點標注“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未來實際收益”等提示性用語,也開始逐步注重向投資者展示業績比較基準的計算依據和公式,但尚有不足之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