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口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第三產業已成為帶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人員的主要力量。2021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分別為17072萬人、21712萬人和35868萬人,占比分別為22.9%、29.1%和48.0%;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相比2012年分別下降10.6和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上升11.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的協調性明顯提高。
雖然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仍然是很多應屆生的最大心愿。“太卷了,今年恐怕是最難招聘季吧。”每一年的秋招,都有應屆生“吐槽”其為史上最難。
為了支持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特別是針對社會關注的未就業畢業生群體,很多公司都放寬了招聘條件。以備受求職者追捧的金融行業中的銀企為例,多家國有大行、股份行為貫徹落實促進就業的決策部署,不僅拓寬了招聘范圍,也拉長了招聘時間線。
其中,浙商銀行同時面向2022屆和2023屆的畢業生,增加招聘崗位,提供就業機會700余個,覆蓋旗下30余家機構。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開業,總部設在浙江杭州,系全國第13家“A+H”上市銀行。開業以來,浙商銀行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穩健發展,已成為一家基礎扎實、效益優良、風控完善的優質商業銀行。
截至2022年7月末,浙商銀行在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了303家分支機構,實現了對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及海西地區和部分中西部地區的有效覆蓋。浙商銀行在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志“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Top 1000 World Banks 2022)”榜單中,按一級資本計位列第79位、按總資產計位列第84位。中誠信國際給予浙商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中最高等級AAA主體信用評級。
“穩就業、保民生”,拓寬招聘范圍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增量和總量均創歷史新高,應屆畢業生就業整體形勢已成為討論熱點。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強化不斷線就業服務,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著力加強青年就業幫扶,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截至2022年7月末,已有超過20萬未就業畢業生通過未就業畢業生求職登記小程序登記了求職意愿。各地已開展線上招聘活動1.1萬場,舉辦現場活動1500余場,不間斷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信息。
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金融市場主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2022年秋季招聘擴招趨勢明顯。以浙商銀行為例,2022年秋招崗位700余個,較2021年同期增加近100個崗位。
除崗位增加外,許多銀行還放寬了對應屆生年齡的要求和限制。多家國有大行本來僅面向2023屆應屆畢業生的2022年秋季校園招聘,還額外招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未實現初次就業的往年畢業生。比如,浙商銀行的2022年秋招公告就顯示,為履行“穩就業、保民生”的社會責任,本次校園招聘面向境內外高等學校2022屆、2023屆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秋招人數的持續擴大和部分機構招聘門檻的適當放寬,是銀行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同時,擴招也能為銀行積蓄人才、改善人才結構。
浙商銀行開放崗位分“CZ星計劃”崗位及常規類崗位兩個方向,“CZ星計劃”面向國內外著名院校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優秀畢業生,通過三年左右總分行聯合培養和專項晉升機制,發掘未來經營管理、專業管理、營銷管理等方向的優秀青年骨干人才;常規類崗位則提供包括總行機關、資金營運中心(籌)、各分行、浙銀租賃等單位相關崗位。
履行社會責任,彰顯銀企擔當
放寬招聘條件,增加招聘人數,是浙商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作為一家有社會擔當的企業,浙商銀行早已將社會責任感融入血脈。早在2007年浙商銀行就創辦了“浙商銀行彩虹計劃”,幫助家庭困難、堅強有夢的山區學子,至今已募集社會善款近2000萬,其中浙商銀行捐助超過360萬元,累計已幫助2萬多名困境兒童。
自2019年9月起,浙商銀行啟動“一行一校”結對幫扶項目,要求境內分行長期、定點、全方位結對幫扶一所學校。截至2022年6月,該行“一行一校”已覆蓋26家機構、24所學校(浙江省內9所),累計投入1859萬元,對學校的基礎設施、生活環境、教學質量和素質教育進行了全方位支援,受助師生8000多人。
浙商銀行還為積極響應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學生聯合會、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捐出半杯奶茶錢、奉獻一片公益心”公益一起捐活動,用于“一行一校”等青少年公益項目。
自2016年起,浙商銀行各機構還協力開展“點滴清涼”公益贈飲活動,在每年盛夏向堅守崗位的公安、消防、交警、環衛工、建筑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等送清涼、獻愛心,致敬城市守護者。2021年,浙商銀行260多個營業網點設置了“清涼飲水站”,開展贈飲活動超過690場次,參與員工超3730人,送出特標水超過85萬瓶。
除社會公益外,關愛員工也是浙商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浙商銀行重視員工在雇傭、薪酬、福利、招聘與晉升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及合理訴求,反對性別、年齡、國籍等各種歧視,不斷完善勞動關系管理。
浙商銀行不斷完善優化員工的福利保障,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福利體系;完善招聘晉升制度,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晉升體系。同時,該行關注重視員工身心健康,聚焦業務發展和員工成長需要,搭建較為完善的內部培訓項目體系,為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員工提供快速成長的平臺。截至2021年年末,全行舉辦各類培訓考試項目1,895個,參加培訓考試59.3萬人次。
正行向善,融通萬方
浙商銀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回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發展追求,出自該行重視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
2022年8月18日是浙商銀行18歲的“成人禮”,該行將這一天確定為“浙銀日”,發布了重塑煥新的企業文化體系,展示了企業文化宣傳片,為首屆“最美浙銀人”頒獎,演唱了浙銀人自己創作的主題曲《一流的自己》,舉辦了文化嘉年華、“8.18共富直播”、員工榮休儀式。
在“浙銀日”上,浙商銀行對企業文化體系作了進一步重塑和煥新。第一,把“正行向善、融通萬方”作為浙商銀行的文化主題。金融如活水,惟向善,方有正道。金融通萬方,惟正道,方能融達。第二,煥新“見行、見心、見未來”的內涵,作為浙商銀行的企業精神。“見行”指的是執行果斷,回答的是“怎么做”的問題:弘揚“四干”精神,厚植服務文化、筑牢合規文化、踐行爭優文化、共創和諧文化,自覺遵守《浙銀公約》。“見心”指的是初心堅毅,回答的是“我是誰”的問題:營造“正、簡、專、協、廉”五字生態,敬畏心創新,感恩心付出,誠信心服務,責任心擔當。“見未來”指的是實現一流愿景,回答的是“到哪里去”的問題:通過“見行”“見心”來實現“見未來”,通過打造一流的影響力、一流的競爭力、一流的凝聚力,最終實現“一流的商業銀行”的目標愿景。
浙商銀行堅持把文化作為必修課,作為政治生態的底色,作為創新業務、推動發展、打造一流的基石,以正行向善、融通萬方的文化理念構建內部生態,讓文化建設成為浙商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底盤。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創造,“發現,不一樣”浙商銀行2023校園招聘火熱進行中,尋找希望展現才華、實現金融夢想的年輕人。即日起登陸浙商銀行招聘門戶網站(https://zp.czbank.com.cn)或進入“浙商銀行”微信公眾平臺“校園招聘”板塊報名,浙商銀行期待在未來與您相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