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融速覽20220926
宏觀
【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
9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
【銀保監會: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穩健,風險抵御能力顯著增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銀保監會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持續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合理滿足房地產市場融資需求,穩妥處置部分頭部房企風險。
【全國首筆“保交樓”專項借款已支付】
據銀保監會,日前,國家開發銀行已向遼寧省沈陽市支付全國首筆“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遼寧“保交樓”項目。
【上半年主要銀行減免服務費用1375億元】
日前,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1家主要銀行為其他各類市場主體減免服務費用1375億元,同比增長9.5%。
【2021年全國銀行卡新增發卡量2.7億張,同比增長3%】
近日,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銀行卡累計發卡量達92.5億張,2021年當年新增發卡量2.7億張,同比增長3.0%。截至2021年末,全國銀行卡交易金額1060.6萬億元,同比增長33.8%;銀行卡未償信貸余額8.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9%;銀行卡欺詐率為0.32BP(1個BP是萬分之一),連續五年下降。
【人民銀行: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保持較高吸引力】
日前,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金額合計為10.83萬億元,同比增長20.5%。2022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20.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在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占比上升至49.1%;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在主要儲備貨幣中的占比排名第五。
灣區動態
【首批央行科技創新再貸款落地廣東】
據南方日報,首批央行科技創新再貸款于近日落地廣東。在科技創新再貸款的支持下,全國性銀行在粵分支機構發放符合政策要求的貸款635.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3.95%,惠及企業4497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99.7%。
【廣東發布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
日前,廣東發布《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要發揮金融促進作用用好省產業發展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政策性基金;加強與國投(廣東)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等國家級基金、地市相關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合作,建立有效協作溝通渠道、項目遴選推薦機制,發揮基金戰略引導和投資促進作用。鼓勵引導硅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社會資本出資設立硅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建立科學決策、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創新績效評估制度,共同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
【粵港兩地攜手拓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
9月23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聯合舉辦“拓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 活用債券融資助力大灣區發展”座談會。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主要負責人表示,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利率上升周期,與美元等貨幣相比,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成本相對下降,這有利于推動更多企業赴港發行“點心債”。據統計,今年前八個月“點心債”發行額為歷年同期的高峰。由于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市場存在息差,近日內地投資者通過債券通的南向通投資香港離岸債券已出現增長趨勢。
機構
【建行宣布成立300億住房租賃基金】
9月23日,建設銀行公告稱,擬出資設立300億元住房租賃基金,該基金名稱暫定建設銀行住房租賃基金(有限合伙),目標定位及投向為通過投資房企存量資產,改造為租賃住房,增加市場化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探索租購并舉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全國首個電力需求響應責任保險產品發布】
據羊城晚報,9月23日,鼎和保險與廣州供電局共同發布全國首個電力需求響應責任保險產品。電力需求響應責任保險產品將為負荷聚合商提供人身傷亡、財產損壞和響應收益損失等責任風險保障。該產品以保險為紐帶,解決負荷聚合商的后顧之憂,促進其挖掘電力用戶用能彈性,激發電力用戶參與需求響應交易意愿,助力電力需求響應市場開發建設,是加快培育需求側響應資源的一項創新舉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