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近日指出,2022年上半年,21家主要銀行為其他各類市場主體減免服務費用1375億元,同比增長9.5%。
今年初,為適應當前各行業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項目逐步減少,市場調節價項目成為最主要類型的發展趨勢,銀保監會印發《關于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的同時,通過督促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服務價格管理水平、強化多方監督和行業自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解決市場機制失靈和經營管理粗放問題,糾正不當逐利和不規范服務行為。
《意見》從壓實機構主體責任、規范服務定價方法和價格校準機制、明確服務適當和價格匹配要求、強化服務價格信息披露、完善服務外包與合作業務價格管理、鼓勵主動惠企利民、設定服務價格行為監管紅線等七方面明確監管要求,已于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
銀保監會指出,文件印發后,21家主要銀行重新梳理和評估服務項目及價格標準,平均取消計費服務項目14項,平均下調計費服務價格16項,平均向其他各類市場主體實施減免優惠46項,可直接測算年新增減免費用62億元。
銀保監會表示,從長期實施效果看,銀行業通過規范服務定價方法、引入價格校準機制、實施更精細化管理、強化操作指導約束分支機構行為等機制性安排,將進一步減少其他各類市場主體接受金融服務的實際支出。
根據銀保監會調查,減費長期機制性效應首先體現在強化服務價格管理職能方面。在21家主要銀行中,銀行普遍賦予分支機構更大減免權限;85%以上銀行提升了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統籌服務價格管理的職能,協調落實減費政策目標與追求自身經營目標的關系;六成以上銀行每年對服務項目及價格標準進行一次審核。
同時,被調查銀行引入同質同類比較、跨期成本評估、實際執行價格約束三項價格校準機制,整體累計減免或下調了600余項服務價格,通過規范服務定價與校準機制來保證減費的長期實施效果。
銀保監會指出,被調查銀行還普遍完善預付費或周期性服務的費用確認和返還機制,規范服務套餐組合和包年服務方案設計和定價,強化交易環節價格告知要求,完善對優惠措施、價格調整、自動續費安排、信貸融資相關費用、合作方推薦業務等特定情況的信息披露等,從而嚴格監控服務收費行為。
此外,減費長期機制性效應還體現在加強服務外包與合作業務價格管理方面。多數被調查銀行還從服務行為和融資成本角度,明確了外包與合作事項、價格條款、信息披露和禁止性行為等管理要求,梳理評估現有服務項目和第三方收費情況,調整第三方機構名錄。個別銀行還終止了與8家收費質價不符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基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考慮取消了17項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項目。
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督促銀行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切實做好金融服務,通過管理提升、流程優化、技術進步等途徑,向其他各類市場主體合理讓利。
(秦燕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