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在滬舉行“輝煌巨變這十年——上海銀行(601229)業保險業喜迎黨的二十大”新聞通氣會。
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介紹,十年來,上海銀行業資產和銀行貸款增長均超過140%,與上海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險深度從4.08%上升到4.56%,保險密度從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風險保障能力持續得到增強。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4125億元,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的21%,較十年前上升了9個百分點。
“金融不僅為上海實體經濟增長提供了寶貴的血液,也是上海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李虎稱。
會上還透露了多項上海銀行保險業數據。
8月末上海轄內制造業貸款1.23萬億元,貸款余額增長96%。推動成立中國集成電路保險共同體,已為12家集成電路重點客戶提供保障金額近7千億元。打造大都市型普惠金融,7月末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8000億元,年均增速超30%。面對今年以來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約5000人堅守崗位,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保障不斷檔;出臺“紓困融資”工作機制,推進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排憂解難。截至7月末,累計投放紓困融資金額1741億元,間接為260多萬人提供就業支持;累計投放無縫續貸6000多億元。
此前成功上線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滬惠保”,為上海市民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超11億元。制定“10+N”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截至6月末轄內新市民貸款余額608億元,提供新市民保險產品風險保障超6000億元。
十年來,上海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600多億元。截至8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業不良率0.85%,資產質量處于全國最優之列。前瞻化解鋼貿授信風險,鋼貿行業表內外授信余額較2012年初下降87%,為全國同類風險處置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時,穩妥推進部分非銀類高風險機構的風險化解和處置,建立異地城商行“三方會商機制”,穩步推進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精準打擊“退保黑產”等違法違規行為,有序推進風險攻堅。
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在滬集聚,目前上海共有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超過50家,外資省級分支機構超過100家,外資銀行保險代表處77家。轄內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全國占比超五成,專營機構資產規模較十年前增長近6倍。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付捷在會上透露,近三年公司貸款累計增加超千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拓面、上量、提占比。普惠金融方面,近三年小微貸款平均增幅超40%,年均新增首貸戶超2500戶、占比超20%;普惠貸款利率大幅下降,主動減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多項費用;全力推進疫情期間助企紓困、努力保市場主體,今年上半年為近萬戶企業辦理延期還本,累計金額達225億元。科創金融方面,科創企業融資規模近千億,硬核科創貸款三年內增長350億元,通過商投聯動服務科創企業超500家。制造業金融方面,制造業貸款增量保持同業第一,余額達到1500億元;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貸款余額超1300億元。
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陳其昌表示,該行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創新線上小微特色融資產品,推出“抵押e貸”,滿足小微客戶貸款期限長、隨借隨還的需求。十年來,該行研發小微特色產品20多項,不斷提高小微客戶的貸款可獲得性、便捷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