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業通過政策引領、信貸創新發展以及金融資源下沉鄉村等多途徑,致力于有效破解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難點,發揮金融助力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個五年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之年。
涉農金融是鄉村振興發展資金的重要來源,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從總量來看,十年來,廣東銀行業保險業堅持高質量發展,保持總量全國首位。那么,在新發展階段、新形勢之下,如何破解廣東經濟社會“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廣東銀行業如何踐行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領域的新擔當、新作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獲悉,廣東金融業通過政策引領、信貸創新發展以及金融資源下沉鄉村等多途徑,致力于有效破解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難點,發揮金融助力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政策引領,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廣東樣本”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再次明確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而金融管理部門亦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
當前,金融監管在強化政策引領,靶向施策助力鄉村振興。人行廣州分行就在《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22》中披露“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的進展情況。人行廣州分行表示,在廣東全省層面構建“1+N”政策體系,系統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有效落實。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14項支持措施,并明確各機構各市縣責任,部署4方面配套措施、強調了4個層面的組織保障。完善各地各領域及金融機構政策措施。制定《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實施意見》《金融支持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行動方案》,指導轄內地市中支出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方案意見,推動轄內8家主要金融機構制定本系統具體行動方案。
據人行廣州分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末,廣東涉農貸款余額2.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比年初增加2164億元,同比多增381億元。
按照銀保監會黨委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廣東銀保監局亦著力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廣東樣本” 。
“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最大短板。”廣東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裴光指出,“雖然農業在廣東經濟中占比不是很高,但因為農業盤子較大,經濟總量較大,所以廣東農業也占有重要地位。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廣東的重要任務。”
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廣東銀保監局引導珠三角農商銀行幫助粵東粵西粵北農信社補充資本超過150億元,用3年時間化解歷史包袱1300多億元,全面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鞏固和強化農村金融機構支農支小功能。支持1個國家級、5個省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立全國首個鄉村振興特色支行。
破解融資難題,拓寬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途徑
信貸是我國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為重要的方式。為此,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也提出了多項信貸支持鄉村振興的要求,一是要求各銀行機構加大涉農信貸的投放力度,保證涉農貸款余額持續增長;二是鼓勵實施涉農貸款優惠利率,同時提高對涉農貸款的不良容忍度;三是拓展涉農信貸增信方式,包括拓寬涉農貸款抵質押物范圍、發展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完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等。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大額風險暴露的要求,未來大中型銀行與農村中小銀行之間存在著銀團貸款合作的可能。
事實上,“三農”領域“融資難”問題向來突出,外界普遍認為其癥結是農業風險大、抵質押物缺乏,信貸風險難以把控,廣東的金融機構有哪些破局的方法?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稱“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張帆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省農信聯社通過推動五大方式解決“三農”融資問題。省農信聯社推動擔保資產本土化,有效拓寬農村市場抵質押資產范圍;推動信貸產品鏈條化,支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擴面增量;推動傳統產業改良化,支持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融資產品批量化,支持農村企業發展壯大;推動信用信息數字化,有效提高農戶融資便利度。
作為在粵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入布局鄉村振興各領域,充分發揮中長期信貸特色支持鄉村振興。據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卓凱介紹,該行聚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三大領域13個重點方向全面發力,“十四五”時期將投放鄉村振興貸款1000億元。
據農行廣東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馮必鳳介紹,截至6月末,該行縣域貸款、涉農貸款余額突破3700億元和3900億元,上半年增加442億元和453億元。縣域貸款增幅13%,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幅2.7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半年增幅1.3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占全行貸款比重提升了0.48個百分點。
在傳統的貸款支持之外,監管部門也鼓勵不同主體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工具,擴大鄉村振興的資金供給。興業證券(601377)分析師張無缺表示,在債券市場上,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三大方式進行融資:一是自身可以通過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來補充支持鄉村振興的信貸資金;二是可以協助各類發行主體順利落地鄉村振興相關債券,提供承銷、結算賬戶開立等多樣化服務;三是可以通過自有資金、資管產品等多種方式認購相關債券。
在股權市場上,張無缺認為,銀行一方面可以通過各類資管產品,參與鄉村振興產業基金等進行涉農企業未上市股權投資;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力鄉村振興的傾斜政策,掘金涉農企業的上市機會,提供全流程的投行業務服務。此外,還應當關注公募REITs未來在鄉村振興領域投資的可能作用,積極開展項目儲備。
金融資源下沉,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百米”
擺在廣東金融業面前的問題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農村金融配套措施,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三農”領域,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張帆表示,省農信聯社創新具有全國鮮明特色的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推動實施“廣東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形成具有全國鮮明特色的“村村通政務+戶戶通金融”鄉村服務新模式。近年來,省農信聯社著力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百米”,努力實現“985”工作目標,即家庭戶、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信息建檔覆蓋率90%,授信覆蓋率80%,貸款簽約覆蓋率50%。
據悉,省農信聯社目前已初步搭建“全省一盤棋、城鄉一張網”金融服務網絡,有力擴大廣東農信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社會影響力。
“遍布城鄉的服務網絡”是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做好縣域金融服務的一大優勢。據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李鋼介紹說,該行全省(不含深圳)共設有營業網點1926個,其中農村地區網點1079個,占比超56%。截至2022年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927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例約20%;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286億元,居國有大行前列。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是廣州農商銀行加強村鎮金融服務力度的深度實踐之一。該行根據村社產業特色、村民類型及融資場景,設計差異化“整村授信”方案,打造簡單便捷的專屬融資渠道,解決村民無抵押、首貸難、抗風險能力弱等實際融資難題。截至2022年5月末,全行普惠金融整村授信累計審批通過548個村社,累計投放11.3億元。
據悉,為響應國家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打造綠色低碳鄉村的政策,廣州農商銀行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2021年“數字財政”累計上線平臺21個,全市各區上線“智慧鄉村”涉農平臺27個,區級覆蓋率90.91%,切實助力村社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獲悉,廣東涉農金融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廣東金融業致力于有效破解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難點,發揮金融助力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作者:葉麥穗 編輯:梁小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