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2022年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這是《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發布以來,兩部門第二次發布該名單。
名單顯示,有19家銀行入選系統重要性銀行,其中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與2021年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相比沒有變化。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發現,這19家銀行的分組和同一組排名有些許變化:一是民生銀行(600016)分組下調,從第二組下調至第一組;二是浦發銀行(600000)在第二組的排名下降,寧波銀行(002142)、江蘇銀行(600919)在第一組的排名提升,對應個別銀行的排名則有所下降。
2020年12月3日,央行、銀保監會曾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下稱《辦法》),《辦法》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后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辦法》顯示,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指標包括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和復雜性4個一級指標,權重均為25%;一級指標下分金融機構間資產、金融機構間負債、托管資產等13個二級指標,權重為5%到25%不等。根據上述指標測算后,系統重要性得分達到100分的銀行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然后再結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監管判斷,綜合評估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系統重要性銀行最終名單經金融委確定后,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
不過,對于上述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央行、銀保監會未公布具體得分。
在2021年10月15日,央行、銀保監會首次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時,《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一同發布。該規定明確,一至五組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分別適用0.25%、0.5%、0.75%、1%和1.5%(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附加杠桿率分別為0.125%、0.25%、0.375%、0.5%和0.75%。
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實施附加監管,對促進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附加監管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立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高資本內生積累能力,切實發揮資本對業務發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民生銀行分組的下降,意味著其系統重要性得分下降,附加資本要求也隨之下降,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從8%降至7.75%。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民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80%,高于最低要求。
“隨著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正式實施以及巴塞爾III資本監管規制改革持續推進,本行將深化資本節約理念,嚴控資本消耗,優化資本占用結構,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同時持續完善資本補充機制,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適時適量補充資本,提升全行資本充足水平和風險抵御能力。”民生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
據了解,系統重要性銀行規模大,業務復雜性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關鍵服務,其穩健經營關系到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
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曾表示,《辦法》發布后,央行將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要求,擬從附加資本、杠桿率、大額風險暴露、公司治理、恢復處置計劃、信息披露和數據報送等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監管要求,還將建立早期糾正機制,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降低復雜性和系統性風險,建立健全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升銀行抵御風險和吸收損失的能力,提高自救能力。
今年8月1日,央行召開2022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時表示,上半年實施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下半年將落實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要求。
“下一步,央行、銀保監會將按照《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的要求,持續做好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工作,增強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合力,促進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央行、銀保監會在今日的公告中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