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290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舉行,此次發布會也是“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的第四場。重慶銀保監局局長蔣平、四川銀保監局局長陳育林出席,結合轄內銀行業保險業十年的發展情況和監管工作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當日,四川銀保監局、重慶銀保監局聯合出臺《推動四川省重慶市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二十條工作舉措,力推川渝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川渝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以金融資源在成渝地區的高效配置,助力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600405)。
上述文件是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的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銀保監會、四川省和重慶市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
《意見》強調,川渝兩地銀保監部門、銀行保險機構、行業協會要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安排,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落地落實有關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兩地銀保監部門、兩地行業協會要督促銀行保險機構聚焦成渝地區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任務,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助力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圍繞川渝一體化發展,《意見》突出融合發展理念,提出在政策協同、風險處置、監管效能提升方面深化監管聯動,引導機構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開展多層次業務協作、推動資源要素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金融市場一體化水平。下一步,川渝兩局將繼續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各項要求,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凝心聚力辦好服務的事,全力以赴繼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陳育林表示。
蔣平也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局將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維和一體化的發展理念,緊緊地圍繞“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引領兩地的銀行業保險業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強跨區域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服務供給,加快推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以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高水平建設。
深化監管引領,服務好“雙城經濟圈”
蔣平重點介紹了川渝兩地銀保監局如何深化監管引領,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好“雙城經濟圈”重點工作的情況:
一是服務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開放樞紐。截至今年上半年,兩地投放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余額2.63萬億元,提升基礎設施內聯外通水平,強化重慶、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打通經濟發展大動脈,支持“一帶一路”融資余額1.14萬億元,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融資余額489億元,1-7月出口信用保險共支持2041家川渝企業出口88.48億美元,有力促進了陸路貿易與海路貿易的對接。
二是服務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2項措施,以及服務制造業的考核評價辦法。截至今年7月末,兩地發放制造業貸款余額1.1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其中,中長期貸款占比超過了40%,針對重點產業鏈發放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了30%。
三是服務共建西部科學城。出臺了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22條措施”,“支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1項措施”,支持西部(重慶)科學城、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等,以“一城多園”的模式合作共建。截至7月末,兩地發放高技術產業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貸款余額9634億元,上半年科技保險、知識產權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是286.7億元,同比增長了58.23%,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保駕護航。
四是服務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兩年多來持續地健全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加快金融要素集聚、深化拓展金融市場,打造具有輻射帶動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西部金融中心。截至今年上半年,川渝兩地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338家,資產規模占全國的5.63%,貸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平均2.16個百分點;保險公司170家,保險公司法人機構數量位居中西部首位,資產規模占全國的3.07%。
五是服務共建現代化的國際都市。注重民生領域金融服務,出臺了《穩大盤促消費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工作舉措》,餐飲文旅行業貸款和消費貸款余額保持兩位數增長,雙雙超萬億元,助推重慶、成都2022年上半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排名全國城市第四和第七位,有力地支持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文化走廊建設。
蔣平還介紹了重慶銀行業保險業近十年來發展的主要情況:
立足“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定位,推動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十年來,重慶銀行業資產規模連續跨越四個萬億級臺階,今年7月末達到6.85萬億元,保險業資產規模較十年前增長2.55倍,達到2592億元;銀行存款、貸款余額、保險密度、保費收入均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其中存貸款余額連續跨越3個萬億級臺階,近十年分別增長1.5和2.16倍,達到了4.86萬億元和4.93萬億元;保險業賠付支出近三年增長3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金融業成為重慶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注入不竭動力。
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蔣平介紹稱,十年來重慶銀保監局以金融創新支持科技創新,首創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受到國務院高度肯定,6月末累放余額同比更是大幅增長超40%;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2.3%,“專精特新”企業融資覆蓋率同比提升3.65個百分點,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53倍;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有貸款戶數十年增長超過20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年均下降0.26個百分點。全轄涉農貸款保持十年年均10%以上增長率,農業保險實現所有區縣全覆蓋。
金融風險處置方面,近三年來,重慶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579.6億元,超前12年的總和,尤其是去年處置了644.9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截至7月末,重慶銀行業不良率1.1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68個百分點。
“特別是重慶的中小銀行機構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全市村鎮銀行平均注冊資本達到8439萬元,遠遠高于準入門檻,平均資本充足率超過18%,遠高于監管標準,全部實現了由主發起行控股,平均持股比例達到71%,主發起行與村鎮銀行全部簽訂了流動性救助協議,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蔣平表示。
加強互動、共唱“雙城記”
陳育林則圍繞川渝兩局在加強互動、共唱“雙城記”方面介紹了詳細情況:
一是始終在金融服務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陳育林介紹,近年來,川渝兩局黨委結合地理毗鄰、文化相近、紅色資源相輔相成的諸多優勢,開展多項黨建共建活動,特別是2021年聯合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在加強兩地金融服務過程中提高政治站位,把黨的領導體現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金融業務工作的實際行動上,切實增強金融報國情懷和事業心責任感,有力服務區域發展戰略和實體經濟,兩地銀行保險機構通過總行黨委制定專項方案、法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黨組織互訪共商等形式,進行了廣泛而務實的交流共建。
二是始終在金融服務過程中堅持和加強同頻共振、協同發力。2020年6月,川渝兩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本著“統籌協同、共建共享、市場選擇、差異發展”的原則,重點圍繞“五個共同”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管合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川渝兩局已初步形成相向推進、共同引領、同頻共振的良好合作格局。
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川渝兩局全力推進金融機構聚集和發展、持續深化拓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金融資源已實現適度聚集并形成輻射效應,規模經濟和金融效益進一步提升,經濟金融在更高水平上達到了動態平衡,成為“兩中心兩地”建設的“加速器”和“壓艙石”。
在共推改革試點方面,聯合推動國家金融創新和開放試點政策先行先試,推動建立首個跨區域的社會組織——成渝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聯合發布通知優化銀行業分支機構變更營業場所事項,推動兩地市場準入政策協同一致,推出“鐵路E卡通”服務,實現川渝高鐵出行公交化,配合海關落地“關銀一KEY通”川渝跨關區、跨窗口、跨領域“一站式”服務,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口岸業務跨關區通辦,業務辦理時間壓縮2/3以上。
在共商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推行成渝地區異地個人借記卡存、取、轉款手續費減免專項活動,累計為客戶減免手續費約1300萬元;推動建立保險理賠跨區域通賠通付制度,目前兩地主要保險公司已實現川渝異地代為查勘、理賠和互賠互認,助力推動雙城社保卡一體化,大大提升跨區域政務服務、養老、就醫、繳稅、通關一體化水平。
在共抓風險聯防聯處方面,簽署《債委會工作合作協議》,協同推進跨區域債委會組建和高效有序運行,目前已組建3家重點企業跨區域債委會,合力推動風險化解;建立重點金融業務、重點銀行保險機構和重點企業風險聯合摸底排查機制、金融風險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處置機制和協同處置機制。
在共促監管效能提升方面,聯合開展金融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統計監測,引導兩地銀行保險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加大金融服務供給;指導兩地銀行業、保險業協會達成26項行業自律合作機制;指導機構承建“川渝跨省通辦”業務支撐系統,推動川渝政務服務平臺用戶跨省市互認,實現210項通辦業務上線,辦件量達380萬件。
三是始終在金融服務過程中注重和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做好監管引領。近期川渝兩局經過反復研究論證,聯合制定了《意見》,圍繞三個重點發展方向提出20條具體措施。
陳育林還介紹了四川銀行業保險業近十年來發展的主要情況:
近十年來,四川銀行業保險業持續穩健運行,服務地方經濟質效不斷提升,重點領域風險有力管控,深化金融改革及對外開放持續釋放動力活力,為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了積極有效的金融力量。
截至今年6月末,四川銀行業資產總規模是2012年末的2.56倍,從5.26萬億元增長到13.44萬億元;銀行機構存款余額10.56萬億元,貸款余額8.9萬億元,分別是2012年末的1.6倍、2.4倍。四川銀行業資產、負債、存款及貸款余額4項主要指標,目前均居全國第7位、西部第1位;四川保險業總資產5574.9億元、是2012年末的2.2倍,2021年實現原保費收入2204億元、是2012年末的1.7倍,保費規模同樣位居全國第7位、西部第1位,賠付支出397.7億元,為社會提供風險保障356.61萬億元。
認真落實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措施,截至6月末,四川省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重大交通項目余額分別為8955.6億元、1.24萬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6867.66億元。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方面,陳育林介紹,截至8月末,轄內國開行、農發行累計接受四批基金項目申報共286個,已實現授信244個、456.37億元,其中126個項目已實現投放302.49億元。
著力化解信用風險,近十年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近7000億元,目前不良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5個百分點;全省27家高風險農合機構全部“摘帽”,3家重點村鎮銀行完成風險處置任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