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辛繼召 深圳報道 8月26日晚,興業銀行(601166)(601166.SH)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2022年上半年,興業銀行營業收入1158.53億元,同比增長6.3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8.87億元,同比增長11.90%。
截至今年6月末,興業銀行總資產8.9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44%。其中,貸款增加3,475.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85%。不良貸款率1.15%,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同日,興業銀行舉行2022年中期業績說明會。興業銀行黨委委員張旻、張霆首次亮相,二人擬任副行長。
興業銀行管理層表示,該行零售、企金、科技三大條線組織架構、員工隊伍調整已經到位,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公私聯動、商投聯動、業務科技聯動更加緊密,戰略轉型縱深推進。
非息收入快速增長
上半年,興業銀行非息凈收入同比增長17.21%至434.22億元,增速高于利息凈收入16.49個百分點,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達37.48%,較去年同期提升3.48個百分點。非息收入作為“商行+投行”戰略執行的印證指標,進一步得到強化。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表示,2017年以來,興業銀行逐步建立了以投行切入、商行跟進,投行獲客、商行穩客,進一步粘客的綜合經營體系,并配套建立了客戶綜合價值分析系統對綜合收益進行計量分配,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成效。
2022年上半年,興業銀行投行集團重點客戶結算性存款日均余額5560.62億元,較年初增長784.59億元,占企金結算性日均存款的31%。同時,總分行、母子公司聯動,為理財業務提供各類資產超5000億元。放長周期來看,自2017年以來,興業銀行通過推動“商行+投行”,實現了企金客戶數翻番,零售客戶數接近翻番,增長近90%,完成了表內貸款、存款、非標的萬億級調整和重構。
“從中長期看,我們相信這些綜合收益將逐步轉化為營收增長,為興業銀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陶以平說。
興業銀行深化“商行+投行”戰略,發揮大投行引資融智作用,以非息收入助力營收保持穩定。他說,興業銀行在表內構建了一塊風險低、流動性好的投資類資產,能夠通過投研、交易做市一體化獲得投資收益。過去幾年的投資收益基本保持在營收的15%左右,上半年達到了17%。
目前,在資產收益繼續承壓下,優化負債結構、控制負債成本,是穩定凈息差進而穩定營收的關鍵。在這方面,興業銀行將抓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擴大客群基礎,推動“織網工程”建設,成為更多客戶的主辦銀行和主結算銀行,加大結算性存款發展。二是發揮同業朋友圈優勢,通過擴大同業結算和托管資金沉淀,保持整體同業負債低成本優勢。
“做商業銀行還是要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發揮好興業銀行已經形成的綜合金融服務優勢,以綜合收益帶動營收保持穩定。”陶以平表示,要轉變經營理念,牢固樹立綜合收益思維,以生態經營和綜合算賬來滿足和服務客戶多元金融需求,進而通過結算、代發薪、代收代付等獲取穩定的低成本存款,同時還能通過商投聯動,為表內外金融市場投資類資產構建提供更多抓手,帶來更大綜合效益。
在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息差下行、利差縮小,這是一個趨勢,也是銀行業的共性。在息差方面,興業銀行通過資產構建、資產結構調整、提升風險定價能力來穩定提升資產收益水平,并通過負債結構的統籌優化來降低付息成本,收入、成本兩方面共同發力,緩解息差下降的壓力。
非息收入方面,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賴富榮預計,下半年非息收入能夠延續上半年的勢頭,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長。
組織架構調整到位
今年年初開始,興業銀行開始著手實施科技、零售、企金、福建區域等多個領域的體制改革。目前該行組織架構、員工隊伍調整已經到位,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并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其中,科技體制改革的主線是構建數字化轉型能力,旨在增強全行科技統籌能力、數據管理能力、安全營運能力,更好地服務客戶,適應未來銀行的趨勢。
據披露,上半年興業銀行科技投入同比增長17.6%。“上半年的科技預算中,基礎性運營投入占大概四成,推動業務開展和技術創新兩方面合起來占六成。”該行副行長孫雄鵬稱,該行還持續推進科技高端人才招聘和科技人才萬人計劃,通過外部引進、內部培養等方式快速提升科技生產力。今年以來,新招聘科技背景人員超過2500人,預計年末科技人才隊伍將達到6700人。
下一步,該行將圍繞未來轉型需求,持續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加快集團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IT基礎資源的彈性供給能力;啟動在中西部地區建設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加快算力布局;深入推進云原生分布式平臺高階能力建設,重構業務架構。強化數據中臺能力提升與數據治理,構建標準、統一、權威、跨條線、可擴展的企業級數據資產;加快企業級數據字典建設,深化數據治理,強化標準落地與系統硬控,提升數據標準化水平。
而企金、零售兩大條線的組織架構、員工隊伍也已調整到位,跨條線聯動機制、分行層面的部門調整正在持續優化。“本次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目的,就是要強化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對客戶的專業服務能力和協同服務能力,促進公私聯動、商投聯動、業務科技聯動。”興業銀行黨委委員張旻說。
上半年該行公私聯動成效顯著,形成上市公司客群、房地產、代發工資、財富四大場景領域聯動目標。同時聚焦供應鏈上下游,以“興閃貸”為抓手,啟動非按揭貸款“百千計劃”,瞄準核心企業開展經營貸及員工消費貸業務, “興閃貸”產品余額較年初增長94%。私行聯動企金,上半年共落地29單、合計規模110億元的資本市場業務,并帶動上市公司代發工資與私行客戶。
商投聯動方面,“通過銀銀和非銀朋友圈,搭建了‘投行生態圈’和‘投資生態圈’,服務企金和零售客戶的投融資需求。”針對科創企業,該行推出“投聯貸”,目前,合作機構數達到121家,有43家為清科排名前50強及細分行業投資30強,上半年,落地項目350個,較年初增長133%。針對金融機構資產需求,搭建“興財資”朋友圈,總對總合作機構超160家,推動表內資產向表外流轉,實現資產流轉規模1788億元,同比增長35%。
房地產堅持執行“三分類”風險化解策略
對于備受關注的房地產業務,興業銀行半年度報告顯示,興業銀行境內自營貸款、債券、非標等業務項下投向房地產領域業務余額1.63萬億元,不良率1.85%,其中,風險足夠分散且押品足值的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占比67.71%。按揭項目約86%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珠三角、長三角以及部分中部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的主城區。
興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鄒積敏表示,雖然小部分項目排查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但該行堅持執行年初確定“三分類”風險化解策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推動項目順利開發避免出現違約風險。二是針對已出現風險但仍有足額價值的項目,通過并購重組推動足值項目和問題開發商脫鉤,并配合地方政府“保交樓”化解風險。三是對于價值嚴重不足的項目以及沒有資產可供處置的流動資金類融資,及時推動資產保全工作維護該行合法權益。目前三分類政策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對公房地產領域的資產質量整體穩定,風險可控。
鄒積敏表示,在前期房地產市場風險得到集中釋放后,預計下半年行業風險將逐步企穩。該行將平衡好新增完工建設缺口資金和該行房地產業務的收益及損失,通過企金、投行、零售協同的方式,積極開展房地產紓困,特別是對開發主體差而區域、地段較好的項目,“一樓一策”“一企一策”分類開展化解處置,積極支持保交房工作,化解房地產業務風險,促進房地產業務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主要股東繼續增持
8月26日,興業銀行公告,銀保監會同意福建省財政廳將其普通賬戶持有的35.12億股股份劃轉至福建省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建金投)。
福建金投為福建省財政廳100%控股子公司,劃轉完成后福建省財政廳與福建金投合計持有興業銀行普通股股份39.28億股,占興業銀行總股本的18.90%。
7月26日,興業銀行公告,福建省財政廳年7月26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120萬股,增持金額20億元。福建省財政廳計劃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者協議轉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金額不低于5億元、不高于10億元。
“今年資本市場和銀行板塊經歷了比較大的波動,在此情況下,我行股東,尤其是部分重要股東先后增持我行股份,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興業銀行長期發展的看好。”興業銀行董秘華兵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華兵說,自成立以來,福建省財政廳作為第一大股東,始終在現代公司治理的框架下,支持該行獨立自主發展,不缺位、也從不越位。自興業銀行2007年IPO以來,福建省財政廳先后4次參與一級資本補充,合計出資213.88億元。
此外,福建省屬國企一直以來也是興業銀行的重要股東,福建省投資集團持續增持該行股份,其與關聯方的合并持股比例已經由2021年末的1.48%升至2022年6月30日的2.90%,持股市值超過百億。
(作者:辛繼召 編輯:周鵬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