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大先生
挖掘信用卡市場在存量時代的全新增長曲線,已成為當下銀行業中的競爭關鍵點。在8月18日平安銀行(000001)(000001.SZ)所公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中,信用卡業務數據亮點頻出。
面對上半年疫情反復、消費下滑等不利因素,平安銀行信用卡一些交易數據雖略有波動,但整體維持了平穩狀態。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流通卡量7,080.1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0%;上半年信用卡總交易金額17,903.06億元,同比下降1.2%。
代表著資產質量的信用卡日均余額,也在穩中求進。2022年上半年平安信用卡應收賬款日均余額6,101.92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8.8%,上半年信用卡循環及分期日均余額較去年全年增長20.1%,帶動信用卡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信用卡業務是銀行零售金融轉型的重點,也是銀行主要利潤貢獻點之一,在已經步入存量時代的當下,能夠實現穩健高質的增長,得益于平安銀行“五位一體”戰略模式引領下,對存量客戶的精細化運營。
“由數量轉質量” ——客群精細化 服務定制化
信用卡市場步入存量時代的趨勢已不可逆轉。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1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已達8億張,目標客群已漸趨飽和,全年發卡量同比僅增長了2.83%,創造了近六年的最低增速。
增速放緩之下,信用卡業務經營管理與發卡營銷行為也迎來了監管層的規范。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對銀行發卡營銷行為、嚴格授信管理和風險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旨在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
多項環境變更之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模式必然走向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面對信用卡業務的增速放緩,“盤活存量、提升質量”被越來越多的銀行所提及。
各家銀行也根據自身稟賦,對盤活信用卡業務的存量市場進行了諸多探索。
在信用卡市場處于相對低迷期的當下,能保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源于平安銀行信用卡在客戶需求層面的深度挖掘——以客戶經營為中心,積極推動數字化驅動、智能化觸達、平臺化思維和精細化管理,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打造信用卡“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極致客戶體驗。
針對不同客群,平安銀行信用卡提供符合目標群體的定制化服務。如針對年輕客群,創新升級“平安悅享”白金信用卡,基于“卡權分離”模式打造特色權益平臺,讓用戶自由進行權益搭配,同時聚焦年輕客群消費場景,充分滿足年輕人多樣的消費及權益需求;針對財富客群,推出“平安私人銀行信用卡”,為私行財富客戶個性化定制額度及權益券;同時,推出高爾夫系列權益并打造高端客戶經營平臺,持續完善財富客群權益經營體系。
車主類是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核心客群之一,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銀行核心車主類信用卡流通卡量超2,600萬張,同樣穩中求進,這得益于平安銀行車生態體系的構建——2022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信用卡聚合了平安集團內車生態資源,進一步完善以加油權益為主,洗車、停車、充電、保養權益為輔的一站式全方位車生態經營體系。
聚焦核心群體,打造不同客群的定制化體驗,讓平安銀行信用卡在存量市場中找到了發力點,從而交出略帶驚喜的半年度業績答卷。
而通過這份2022年半年度答卷,也能窺見在2021年推行的“五位一體”新模式后,為平安銀行信用卡業務帶來的強勁發展動力。
“五位一體”戰略體系 做活客戶、做細產品、做智服務
所謂“五位一體”,是平安銀行以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相互銜接并有機融合的新模式。“五位一體”既是新模式也非完全新:之所以新,是因為這是平安銀行以數據驅動和科技應用為內核、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景為客戶提供合適的服務的新商業模式;而非完全新,指得是“五位一體”并非從頭開始,而是該行多年來經營經驗、科技積累下的必然轉變。
據悉,平安銀行將零售轉型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16年末至2018年末為智能化銀行1.0階段;2019年初至2020年末為智能化銀行2.0階段;自2021年以來提出“五位一體”新模式,開啟了智能化銀行3.0的新發展階段。
在18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提到了“五位一體”模式的新進展,并表示經過一年規劃、半年落地,“五位一體”模式已經確立為該行零售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這套模式以數據為基礎,AI為內核,通過精準客戶畫像識別,基于場景數據分析,通過高效組織內部各類資源,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
一言以蔽之:“五位一體”是通過科技賦能,實現銀行從“金融服務”到“場景服務”再到“綜合服務”的職能轉變。
在這職能轉變中,“場景”與“生態”是經常被提及的詞匯,也是近年來平安銀行信用卡業績報告中的“熟面孔”。
在外部戰略合作方面,平安銀行信用卡通過與多家頭部企業在消費場景、支付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共同經營、共建生態;深化與“京東京喜”品牌合作,推出“平安銀行京喜白金信用卡”,2022年上半年發卡超50萬張。
場景與生態建設之外,產品層面同樣越做越細。以面向新市民群體的產品為例,平安銀行信用卡3月18日發布“新市民十大金融服務承諾”,推出包括“跨城就業職場小白專屬授信服務、信用卡申卡提效綠色通道服務、 72小時敏捷出卡服務、快遞員快遞投遞筆筆九折服務、個體工商戶‘生活通+生意通’專屬金融服務、 金融防欺詐教育服務、用卡安全保險保障8折優惠服務、靈犀智能客服精準匹配服務、新市民投訴響應綠色通道和商超便利優惠”的十項金融服務。涵蓋了用戶從申卡授信,到消費優惠、借貸理財、客服保障等用卡全流程環節。
為支撐“五位一體”的數據內核,平安銀行信用卡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強化了數據驅動能力。其一,依托信用卡A+新核心系統能力建設,助力智能化新模式突破,上半年快速研發了“惠花惠賺”“額度融合”“實時復額”等多個創新產品;其二,優化了智能語音中臺,驅動智能化運營,2022年6月末,智能語音中臺已滲透到944個業務場景,上半年外呼規模2.58億通,同比增長141.1%;其三,依托領先科技持續升級隊伍展業模式,基于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客戶僅用手機設備即可完成辦卡,開戶時長大幅縮短,有效提升客戶體驗。
“智能化銀行 3.0”是平安銀行“五位一體”新模式落地過程中的動能。為快速推動“五位一體”新模式的落地,平安銀行于2022 年上半年啟動了“智能化銀行 3.0” 項目建設,旨在通過建立科學的客群劃分機制以及由總部“AI 大腦”決策引擎驅動的智慧經營體系, 推動更精準的客戶需求洞察(KYC)、更適配的產品服務供給(KYP)以及更智能的運營策略(KYS), 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智能化經營。
在“五位一體”新模式的引領下,平安銀行信用卡以豐富產品權益配置促進客群精細化運營、內外結合搭建場景化經營生態、強化數據驅動提升客戶智能化體驗,“做活客戶、做細產品、做智服務”,為信用卡業務提供了強大韌性,以應對宏觀業態的變化。韌性越強,在諸多環境變化中,越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拉內需、促消費、謀求長遠布局
盡管信用卡市場已步入存量時代,但該業務對于銀行仍是零售業務中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觸達零售客戶最直接、最有效的入口。
也正是因為平安銀行信用卡在“五位一體”模式下,以客戶為中心,以數據驅動和科技應用為內核,建設了豐富、全面的場景生態,帶動了整套金融服務流程的質變,才能在存量時代,保持穩中求進發展態勢。同時,這一態勢也將成為平安銀行信用卡拉動存量客戶需求、挖掘存量客戶潛在價值的探路石,為資產質量的提升提供發展動能,也為平安銀行的業績增長貢獻巨大力量。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的消費意愿直線下降,直接影響了信用卡業務的增長。在響應國家號召下,為了有效促消費、擴內需,平安銀行信用卡“以8億好禮正當燃”為主題開啟了第四季“全城天天88”大促活動,該活動以消費抽獎為主線任務,除此外,還有各類消費補貼覆蓋超市便利、咖啡茶飲、餐飲美食、加油停車充電等高頻消費場景,囊括沃爾瑪、奈雪的茶、瑞幸咖啡、中石油、特來電、捷停車等頭部品牌,為用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消費體驗。
這一大型活動也是銀行業中一個獨特的“消費嘉年華”,通過不斷為用戶提供實惠、潮流的消費體驗,助力商戶獲客和運營效率轉化,打造了金融惠民和營銷創新的典范。
將視角放大,中國經濟要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加快拉動內需的步伐,著力將“促消費”培育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供需閉環正在加速形成。
而金融行業的責任是服務于宏觀經濟、實體經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端正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適應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轉變。
在此責任下,銀行業找準挖掘客戶需求的發力點,拉動存量市場的“內需”,是當下金融服務質量轉變的重要一步,也是長遠發展的重要布局。
END.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