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理財市場規模逼近30萬億,凈值波動投資者變得更“保守”了

    2022-08-22 11:22:25 第一財經  亓寧

      導語:權益類余額減少四成,一二級風險偏好投資者占比超90%

      理財產品進入“真凈值化”時代已經半年有余,其間既有規模的持續擴容,也有收益波動帶來的“破凈潮”、產品提前終止等現象,養老理財也在試點擴圍至“十地十機構”之后迎來了密集上新,市場認購火爆。

      19日,中國銀行(601988)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下稱“理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已經達到29.15萬億元,理財投資者數量達9145.40萬,均較年初增長10%以上,不過風險偏好有所降低。

      從產品特點來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余額占比還在持續上升。隨著試點擴圍,養老理財作為市場“新星”已經吸引了23.1萬投資者累計認購超過600億元。

      規模逼近30萬億,凈值化率突破95%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存續理財產品共計3.56萬只,對應存續余額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

      從發行產品數量來看,市場發行速度有所降溫,單只產品規模擴大成為趨勢,截至6月末單只產品平均規模同比增長25.9%至8.18億元。其中在今年上半年,新發行理財產品為1.52萬只(涉及253家銀行和25家理財公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3萬只,累計募集資金47.92萬億元(含開放式理財產品在2022年開放周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末,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29萬億元,但隨著市場調整帶來凈值波動,今年一季度一度回落至28.37萬億元。光大證券(601788)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預測,隨著理財運作更為規范、成熟,行業也將進入相對穩定增長態勢,預計下半年理財規模大概率會突破30萬億元。

      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的第一年,經過業務轉型的持續深化,上半年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及占比也達到較高水平,截至6月末存續規模為27.72萬億元,占比95.09%,較年初增加2.13個百分點,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06個百分點。

      不過與凈值化轉型相伴而生的是凈值波動加大。自今年年初起,資管產品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攤余成本法的使用進一步受限。而此前隨著2021年10月底定開式理財市值法估值整改基本完成,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就已明顯加大。

      據浙商證券(601878)統計,2021年,理財產品單月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4%之間,而2022年以來則在0~5%之間。

      在規模擴張和凈值化深化過程中,理財公司的合規程度和市場份額也有了進一步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規模為19.1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2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65.66%。大型銀行則隨著凈值化整改的推進,存續產品的規模同比大幅下降72.47%至1.08萬億元。

      具體到理財公司,加上上半年獲批開業的5家,截至6月末已有29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7家已獲批開業,25家發行了理財產品,各家平均資產規模(AUM)約為7656億元,單只產品規模為16.26億元。

      不過,從上半年的新品發行節奏來看,盡管按照募集規模理財公司依然是市場第一大機構類型,但農村金融機構上半年發行產品數量達到5652只,占市場比例超過37%,其次是城商行發行了4533只,理財公司則僅發行了3728只。

      產品期限更長了,權益類余額減少四成

      進入“真凈值化”時代,理財產品的結構特點也根據市場情況和投資者需求有所變化,主要趨勢是期限長期化,收益類型進一步向固定收益類傾斜。

      以今年6月份為例,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同比增長接近58%,達到443天。而從市場偏好來看,投資者的選擇分化一直較為明顯,T+0和1年以上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受眾相對更廣,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余額占比也持續上升,截至6月底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71.15%,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個百分點。其中,理財公司的產品平均期限始終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收益類型安排上,截至6月底固收類存續余額(27.3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占整體比例也提升至93.83%,同期權益類(795億元)和混合類(1.72萬億元)產品存續余額均出現下滑,其中前者下滑幅度超過四成。

      綜合機構觀點,混合及權益類產品占比的下降,或主要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這一點也體現在投資配置上。

    理財市場規模逼近30萬億,凈值波動投資者變得更“保守”了

      在市場變化與監管引導下,理財產品投向債券類(其中增持高評級信用債)、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分別為21.58萬億元、2.27萬億元、1.02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7.84%、7.14%、3.21%。整體趨勢是標準化資產規模不斷增加,非標和權益類進一步下滑,風險等級中中低風險(二級)的比例有所增加。

      除了非標資產比例下滑,在監管要求下,理財產品持有資管產品的規模和比例也繼續下行,最新占比38.26%較資管新規發布時減少了近9個百分點,嵌套投資情況進一步改善。

      單獨看現金管理類產品,配置現金及銀行存款、同業存單資產合計近六成,其中存款類資產占比較2021年顯著提升,現金及銀行存款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至18.1%,同業存單占比也提升了5.3個百分點,達到至39.2%。

      王一峰分析,這一現象或與《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的下發有關,現金管理類理財通過配置更多存款類產品,使用成本法估值,進而更好地平滑收益波動、控制偏離度。

      投資者繼續跑步入場,風險偏好下降

      盡管凈值因為股債市場調整出現較大波動,“破凈潮”也一度引發市場對贖回潮的擔憂,同期部分產品甚至因為市場表現、規模下滑等原因選擇提前終止,但從投資者變動情況來看,理財市場的吸引力并未因此下滑。

      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較年初增長了12.49%,達到9145.40萬,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49%。其中,個人投資者依然是絕對主力,數量為9061.68萬,占比99.08%。

      整體來看,市場動蕩下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的收益依然保持了上升態勢,上半年合計創收41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4億元。其中,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069億元,同比增長1.65倍。今年6月,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收益率為3.61%,較去年同期增加了9個基點,高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83個基點。

      此前的3月,理財產品單月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一度大幅下降至1%以下,隨后兩個月收益率快速回升。浙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5月理財產品單月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4%。

      產品的熱銷與理財公司拓展銷售渠道也不無關系,各家理財公司正在打破僅由母行代銷的局面,母行代銷金額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有存續產品的25家理財公司均開拓了代銷渠道,1~6月累計代銷金額26.10萬億元,截至6月底代銷余額為18.95萬億元。目前,除3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僅由母行代銷外,另外22家理財公司都已經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

    理財市場規模逼近30萬億,凈值波動投資者變得更“保守”了

      在這一背景下,雖然多數投資者依然傾向于選擇投資于1家理財機構,但理財產品分布集中程度略有下降,持有3家及以上機構的投資者占比逐步小幅抬升。王一峰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代銷渠道的擴展,提升了理財產品的客戶觸達能力。

      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隨著凈值化轉型帶來的凈值波動加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更加保守,尤其在今年上半年,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平衡型)和五級(進取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了1.81、0.34和0.22個百分點。

      目前,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中數量最多的仍為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截至6月末這一類型的占比為35.51%,一級(低風險)與二級合計占比超過90%。

      養老理財成新星,信披標準在路上

      今年上半年,理財行業發生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養老理財試點的擴圍,從“四地四機構”擴圍至“十地十機構”,也為整個理財市場注入了更多新的能量。

      《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已經有27只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吸引了23.1萬名投資者累計認購超600億元。從記者從銀行客戶經理的銷售反饋來看,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因為低門檻、高業績基準等特點,幾乎每次新品發行都認購火爆。

      不過,按照現階段規定,單個投資者持有的養老理財產品規模不能超過300萬元。據《報告》披露,理財中心已經開發了理財投資者額度監測功能,協助開展超額退回工作。

      此外,理財中心還在7月22日正式上線了養老理財管理系統(一期),實現對接養老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和發行機構,通過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統一傳輸信息,支持養老理財投資者信息、預售信息的登記,以及養老理財產品購買額度的查詢等功能。

      事實上,不論是養老理財還是普通理財,自凈值化轉型以來業內倡議最多的就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信息披露,這也是各理財機構和監管部門持續推進的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理財中心已與15家理財公司和20家銀行機構簽署了《信息披露服務協議》。

      另據《報告》披露,在中央結算公司的指導下,理財中心正在牽頭制定信息披露行業標準。截至目前,標準送審稿已正式提交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進行審查和投票,力爭早日發布。

    (責任編輯:王曉雨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