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 “對于銀行人而言,以前我們所強調的都是存款、貸款,強調利差。未來十年,我相信中國銀行(601988)業追求的是三個指標。”
在8月18日舉辦的2022中國保定·資本大會上,中國光大銀行董事會秘書、首席業務總監張旭陽發表了題為“創新、資本與商業銀行的自我迭代”的主題演講。
張旭陽指的三個指標分別是:AUM(零售客戶資產管理規模)、FPA(企業客戶融資總量)和GMV(同業客戶交易總額)。
張旭陽表示,AUM就是為投資者管理財富的規模;FPA是銀行為企業提供綜合化融資服務的規模。以光大銀行(601818)為例,光大銀行企業貸款規模2萬億,加上為企業提供發債、資產計劃投資、產業基金等總計則達到4.6萬億;光大銀行石家莊分行對公貸款400億,但是FPA規模達到了1230億,這就說明銀行需要為我們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方式的解決方案。
第三個指標是GMV,是同業客戶的交易。張旭陽說,為投資者提供產品服務管理的公募基金、信托、保險,為企業做優金融服務的是券商,以及銀行理財機構,都是銀行的同業客戶,與同業客戶生態圈的建設,與同業客戶交易總額提升。希望通過這三個指標來使得銀行超越銀行,銀行不再是傳統的銀行。
談到銀行自我迭代,張旭陽表示,8月18號是光大銀行成立30周年的行慶日子,光大銀行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資產規模達到6萬億,成為全球第27大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本身隨著發展也需要自我革新,這個革新是商業銀行從一個經營自身資產負債表向為客戶資產負債表改善、升級的過程。
“銀行在促進創新、長期資本形成方面可以做得更多。”張旭陽表示,第一,可以依托理財公司能夠推進資產管理轉型,加大權益型資產的配置;第二,希望通過深度產業鏈,為地方政府產業升級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最后,想通過公募REITs的方式,為地方政府的資產盤活、資產轉化提供新的動能和產能。
在擔任光大銀行董事會秘書、首席業務總監之前,張旭陽任光大理財的董事長。張旭陽表示,在擔任光大理財董事長時,他認為金融行業或者資產管理行業新的特征,是在技術和數據支持下,對世界更好的認知,對投資者和資產更好的適配和理解。這句話也適合轉型后的商業銀行,對商業銀行而言也是一樣的,需要在技術支持下,對世界更好地理解,對客戶更好的認知和匹配,這是商業銀行轉型之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