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上海農商銀行(滬農商行,601825.SH)發布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8.66億元,同比增長7.03%;凈利潤突破60億元,同比增長14.2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47億元,同比增長14.25%。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集團資產總額突破1.2萬億大關,較上年末增長3.67%,各項貸款6354.9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7%,各項存款8736.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4%。
資產質量方面,集團不良貸款率為0.96%,撥備覆蓋率為433.10%,上半年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保持行業較好水平,資產“安全墊”保持穩定,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在普惠方面,該行聚焦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打造“小額、信用、高效”的業務特色。截至6月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57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億元,增速達4%,普惠小微貸款戶數近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0.61萬戶。
該行上半年公司金融營業收入占比51.54%,利潤總額占比51.21%,企業貸款和墊款余額3,568.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03%,制造業貸款余額698.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67%。
在科創金融、“三農”金融、綠色金融、零售轉型方面,上海農商銀行亦有出色表現。
截至6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634.7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72%;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占比超過14%,規模和占比實現雙提升,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2,242戶,較上年末增加304戶,服務上海市近半數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超三成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該行“三農”金融市場領先,支農主力軍特色凸顯。截至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593億元,繼續保持“三農”金融服務區域市場領先地位,政策性融資擔保項下涉農貸款累計發放上海市同業第一,持續推進以核心龍頭企業為支點的“金融+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鏈模式,為近330戶農戶發放貸款金額2.21億元,戶均67萬元。
致力于打造“長三角最具綠色發展底色的銀行”,積極打造涵蓋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綠色租賃、綠色投行、綠色理財在內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不斷豐富綠色金融業務內涵。報告期末,綠色信貸余額263.0億元 ,較上年末增長33.0%;綠色債券投資規模余額為47.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1%。
在零售轉型探索方面,截至6月末,該行個人客戶突破2,00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44%,
零售AUM總額 6,711.1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27%,個人銀行業務營業收入占比33.28%,利潤總額占比32.05%,零售業務實現較快增長。
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該行主動投入到金融抗疫和助企紓困的工作大局,全力支持企業共渡難關,助力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充分展現本土金融主力軍的擔當作為,助企紓困出臺20條普惠金融舉措,設立200億元紓困貸款、100億元市區兩級保供專項融資、100億元優惠專項消費信貸額度;推進復工復產,出臺金融支持實施方案18條,設置100億元專項額度用于支持文旅行業恢復重振;關切民生,成為全市及市區首家復工復產的銀行,并在崇明、奉賢、青浦、松江、嘉定等區均成為區內首家(批)恢復營業的銀行。
該行于當晚同步發布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董事、監事自愿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董事、監事合計14人合計增持不少于660萬元公司股份,以顯示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和價值成長認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