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發布公告,公司與信保基金公司簽署合同,將轉讓所持有的華融信托76.79%股權,本次轉讓的總代價為人民幣61.52億元。
一位信托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信保基金公司存在的意義來看,他肯定不是長期持有、收購一些信托公司的股權,而更多是起到階段性化解風險的目的。
每經記者 馮典俊 每經編輯 陳旭
8月16日,中國華融(HK02799,股價0.305港元,總市值244.8億港元)發布公告,公司與獨立第三方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下稱“信保基金公司”)簽署《金融企業非上市國有產權交易合同》,將轉讓所持有的華融信托76.79%股權,本次轉讓的總代價為人民幣61.52億元。
公告稱,本次轉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擁有華融信托任何權益,且華融信托不再為公司之附屬公司以及不再于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綜合入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掛牌轉讓3個多月之后,華融信托76.79%股權最終由信保基金公司受讓。在業內人士看來,信保基金公司此次受讓更多是一次階段性持有。作為行業“穩定器”的信保基金公司在以往的操作中,更多通過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為行業提供幫助。
“這次受讓股權是在信保基金的業務范圍內,意義在于直接接手華融信托股權,最大限度保證華融信托過渡期的平穩,間接支持中國華融改善資產狀況、聚焦主業。”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
信保基金公司61.52億元“摘牌”華融信托76.79%股權
今年4月29日,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官網顯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華融信托76.79%股權,彼時,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對華融信托股權價值的評估值為61.52億元。
中國華融在8月16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作為出讓方于北金所掛牌披露期結束后,征集到一個意向受讓方,為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
華融信托是一家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中國華融在重組新疆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于2008年設立的。華融信托近年深化主業轉型,堅定回歸信托本源、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目前經營的業務品種主要為信托業務和固有業務。另外,公告還稱,信保基金公司并不是華融信托其他股東在上市規則定義下的關聯人士。
信保基金公司按照中國華融和北金所的要求支付并暫由北金所托管的已支付可退還保證金人民幣5億元作為部分轉讓價款入賬。信保基金公司應在產權交易合同生效后5個工作日內將除保證金外的剩余轉讓價款(即共565234.07萬元)一次性匯入北金所指定的結算賬戶。
本次轉讓完成后,中國華融不再擁有華融信托任何權益,且華融信托不再為中國華融之附屬公司以及不再于該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綜合入賬。
業內人士:信保基金公司或是階段性持有
信保基金公司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銀行(601988)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由中國信托業協會聯合13家經營穩健、實力雄厚的信托公司出資設立,注冊資金115億元。公司主要任務和目標是按照市場化原則,預防、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促進信托業持續健康發展。
信保基金公司上一次“出手救助”對象是安信信托(600816)。2021年7月,出現債務危機的安信信托公布重組方案,擬向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和多家上海國企聯合成立的上海砥安公司定增募資90億元。同時,安信信托與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信保基金及信保基金公司分別就32億元和56.5億元本金的債權債務達成和解。
多家信托公司2021年年報也提及向信保基金公司申請流動性支持的信息。比如金谷信托披露,2021年6月28日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金谷信托向信保基金公司申請不超過5億元流動性支持提請中國信達提供擔保”的議案。
“對于此次轉讓,就信保基金公司存在的意義來看,他肯定不是長期持有、收購一些信托公司的股權,而更多是起到階段性化解風險的目的。”一位信托行業人士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從被轉讓的華融信托業績表現上看,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經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之歸母所有者權益約為34.10億元,扣除稅費后利潤為6.52億元,同比上升110.95%。公司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管理的存續信托項目120個,實收信托規模937.68億元,自營資產不良率為1.59%。
值得注意的是,華融信托76.79%股權交易掛牌已多時,但最終意向受讓方僅信保基金一家公司。這也讓人想起前不久中原信托9.124%股權同樣被公開拍賣,但兩度遭遇流拍,起拍價一再打折。這是否意味著信托牌照不再具有吸引力呢?
上述人士認為,由于監管政策的調整,不可否認的是信托牌照確實不如以前,但市場標準僅是多種衡量方法的一種,潛在股東對信托牌照所寄予的期望,可能達不到他們原有的目標。
“交易所轉讓股權、掛牌競標這種方式,涉及很多安排,尤其是信托公司這種特殊標的。我認為,這次的轉讓交易并不意味著牌照不值錢。”上述人士表示。
中國華融在公告中稱,本次轉讓有助于公司堅持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確保可持續經營發展,符合中國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而專注于其主營業務。
此外,本次轉讓可有效釋放資本,用于拓展集團主營業務,有利于集團堅持做強做精主業,將更多資源和精力集中于不良資產主業發展,對集團未來發展及股東長遠利益更有益處。
中國華融在8月16日晚間公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表現,“經初步測算,本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期間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約為188.78億元人民幣。”
在此之前,2021年中國華融完成了華融交易中心的股權轉讓;同年12月,中國華融以10.91億元的價格,將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轉讓給了寧波銀行(002142);今年1月,中國華融公告擬以109.33億元的價格出讓華融證券約72%股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