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銀行8月10日消息,央行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釋放出貨幣政策新信號。報告明確,下一階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著力穩就業穩物價,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在信貸結構演變和趨勢方面,報告顯示,展望未來,信貸增長將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進程相適應,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應該看到,隨著城鎮化進程邊際趨緩和房地產長周期趨勢演變,過去量級較大的基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需求減弱,而普惠小微、高技術制造業等貸款體量仍相對較小,加上直接融資呈上升趨勢,信貸增速在新舊動能換檔和融資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回落,但這是適配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反映,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基本匹配。
中長期看,我國信貸增長將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綠色投資、“兩新一重”等新動能在一定程度上可為信貸增長提供支撐,加上信貸資源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金融對實體經濟新增長點的支持質量和適配性將穩步提升。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我國綠色轉型投資需求超 100 萬億元,“十四五”期間新基建投資額預計超 10 萬億元,未來一段時間二者年均投資合計可能達 5 萬億元。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促進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和不斷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貨幣信貸總量穩、結構優的動態平衡。一方面,把握好傳統驅動力和新興結構性潛能間的關系,“破立并舉、慢破快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為新興增長點的培育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抓緊有利時間窗口“立”,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投入實體經濟轉型重點領域,挖掘綠色投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高技術制造業、科技創新等結構性潛能,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報告摘要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0.4%,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保持了物價形勢的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堅決支持穩住經濟大盤。
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上半年降準0.25個百分點,上繳央行結存利潤9000億元,并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投放流動性,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調增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推動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投放。
二是豐富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將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提供的激勵資金比例由1%提高到2%,增加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出臺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三項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民航應急貸款,激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支持重點領域。
三是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引導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MLF利率、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適度下行,發揮LPR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四是把握好內外平衡。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
五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風險,促進金融風險持續收斂。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更有力支持。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8%,較上年末分別上升2.4個和0.5個百分點。金融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3.8%和29.7%。6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6%,較去年同期下降0.42個百分點,處于有統計以來低位。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也要看到,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結構性通脹壓力可能加大。但總的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保持較強韌性,宏觀政策調節工具豐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著力穩就業穩物價,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密切關注國內外通脹形勢變化,不斷夯實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做好妥善應對,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法”,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用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市場主體傾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的溢出影響,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底線思維,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經濟發展和風險防范工作,保持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多種不確定因素變化,深入研判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狀況,提高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穩定好市場預期,平衡好內、外部均衡。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持續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審慎經營原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落實好新增的 8000 億元信貸額度和新設的3000 億元金融工具,有力支持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多渠道補充商業銀行資本,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更好落地生效,更好發揮其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并行實施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支持煤炭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落地生效,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向相應領域提供融資支持,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正向激勵作用。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繼續推動已出臺金融政策落實落細。抓好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鼓勵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繼續推動金融機構落實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 23 條措施以及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指導金融機構加快落實《關于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通知》,提升服務小微企業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續性。持續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依法合規用好 3000 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推動新增的 8000億元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及時投放,引導商業銀行、社會資金等跟進提供融資支持,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好穩投資積極作用。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妥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繼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充分發揮利率自律機制作用,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防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進一步發展外匯市場,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于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對外貨幣合作,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持續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五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建設。繼續推進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壓實機構主體責任,更好發揮其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進債券市場法制建設,夯實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法制基礎。健全高效聯通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加快商業銀行柜臺債券市場發展,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形成更加連續有效的二級市場價格。加大債券市場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創新支持,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強化債券市場監管工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貫徹“零容忍”理念,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及時防范和化解債券市場風險。堅定不移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六是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按時滿足附加監管要求,加快推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建立健全總損失吸收能力,切實提高風險抵御能力。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穩妥推進具備設立情形的非金融企業依法申設金融控股公司,不斷健全相關監管制度體系,推動金融控股公司穩健規范可持續發展。加強金融法治建設,以制定金融穩定法和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并健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處置長效機制,推動處置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密切關注重點領域風險,提高風險識別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壓降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進一步深化存款保險早期糾正和風險處置職能,發揮風險差別費率的激勵約束作用,提高早期糾正的權威性。持續壓實金融機構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地方屬地責任和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形成風險處置合力,確保處置措施有效執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范道德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附:2022年上半年中國貨幣政策大事記
1月17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7000億元,利率為2.85%。
1月17日,人民銀行下調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利率從3.05%下調至2.95%、7天利率從3.2%下調至3.1%、1個月利率從3.55%下調至3.45%。
1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
1月21日,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銀行續簽規模為2500億元人民幣/550萬億印尼盧比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1月24日,人民銀行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匯報2021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1月29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1月29日,人民銀行、外匯局發布《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貸款業務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22〕27號),進一步支持和規范境內銀行開展境外貸款業務。
2月8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銀發〔2022〕30號),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2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月11日,人民銀行印發《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借貸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2〕第1號),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借貸制度,促進金融市場功能深化和健康發展。
2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3000億元,利率為2.85%。
2月16日,人民銀行與阿爾巴尼亞銀行續簽規模為20億元人民幣/330億阿爾巴尼亞列克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月21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
2月21日,人民銀行在香港發行2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央行票據10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15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50%和2.70%。
2月28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二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3月8日,人民銀行發布新聞稿,2022年將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
3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2000億元,利率為2.85%。
3月16日,人民銀行批準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籌)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設立許可。
3月21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
3月22日,人民銀行在香港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期限為6個月,中標利率為2.60%。
3月下旬,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2年第一季度例會。
3月29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三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3月30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銀發〔2022〕74號),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對重要農產品(000061)、農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
4月15日,人民銀行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匯報2022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4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1500億元,利率為2.85%。
4月18日,人民銀行、外匯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銀發〔2022〕92號),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推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
4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
4月25日,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同時,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
4月28日,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工信部印發《關于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的通知》(銀發〔2022〕104號),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科技企業發放貸款,促進科技創新。
4月29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四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4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22〕100號),明確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的核心要素和發行管理規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有序組織發行工作提供依據。
4月30日,人民銀行聯合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的通知》(銀發〔2022〕107號),引導金融機構向普惠養老機構提供優惠貸款,降低養老機構融資成本。
5月6日,人民銀行聯合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增加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的通知》(銀發〔2022〕108號),專門用于支持煤炭開發使用和增強煤炭儲備能力。
5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5月15日,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由9%下調至8%。
5月1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印發《關于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22〕115號),將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于相應期限LPR減20個基點。
5月16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1000億元,利率為2.85%。
5月16日,人民銀行聯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設立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22〕120號),引導金融機構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公路貨物運輸經營企業和貨車司機等主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5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
5月23日,人民銀行在香港發行2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央行票據10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15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49%和2.80%。
5月24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通知》(銀發〔2022〕117號),著力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續性。
5月2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發布聯合公告〔2022〕第4號(關于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統籌進一步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5月30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五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6月6日,人民銀行與土耳其共和國中央銀行續簽規模為350億元人民幣/850億土耳其里拉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6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額為2000億元,利率為2.85%。
6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
6月20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銀發〔2022〕139號),支持銀行和支付機構更好服務外貿新業態發展。
6月21日,人民銀行在香港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期限為6個月,中標利率為2.30%。
6月24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2年第二季度例會。
6月29日,人民銀行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2022年第六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費率為0.10%,中標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
6月29日,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共3000億元,用于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