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金銀行(601860)干了件有趣的事兒。在其股價跌跌不休之際,其高管增持自家公司股票,這無可厚非。但紫金銀行提早發布的業績快報,卻把自家高管的增持陷于違規交易之中。
事實上,高管的被動“違規”之下,揭示的是紫金銀行如今難以掩蓋的頹勢。被譽為“首家A股上市省會城市農商行”的紫金銀行,上市三年以來業績疲軟,股價持續下行,高管頻繁變動,風光不再。
股價持續下行,資產負債雙雙下跌
7月30日,紫金銀行的一則致歉公告引發市場關注。對其日前提早發布業績快報,未充分考慮發布時間與董監高人員購入股份時間的間隔,導致自家高管“被動違規”的事宜深表歉意。
為何要自掏腰包增持呢?事實上,這背后正是紫金銀行面臨的難題,這并不是紫金銀行的高管為了穩定股價第一次主動增持了,在去年,紫金銀行也曾發布過穩定股價方案的公告。而從股價表現來看,自2019年上市以來,紫金銀行的股價在當年3月創出歷史高點的11.4元之后,便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截至8月2日收盤,紫金銀行股價收報2.72元,較最高點已經跌去超70%。
在其股價走勢“跌跌不休”之際,紫金銀行的業績也表現得不算樂觀。營收增速緩慢,其增幅與10家上市農商行相比,排名靠后。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間,紫金銀行的營收分別為46.75億元、44.77億元和45.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17億元、14.41億元以及15.15億元。其中,紫金銀行2021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加0.25億元,增幅0.56%;凈利潤同比增加0.75億元,增幅為5.20%。
不光業績增速緩慢,紫金銀行的資產負債竟還雙雙下跌。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紫金銀行總資產為2066.6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109.98億元,降幅為5.05%;總負債為1906.6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121.82億元,降幅為6.01%。
高管頻繁變動,被動增持難掩頹勢
自2019年,紫金銀行副董事長黃維平辭職開始,紫金銀行的高管變更便十分頻繁。在上市不足4年的時間里,紫金銀行已經更換了三任董事長。除此之外,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和副行長等要職均接連換人。
今年以來,紫金銀行先后發布了多條高層人事變動通知。今年1月29日,紫金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收到銀保監會關于趙遠寬任職資格的批復,核準趙遠寬的紫金銀行董事長任職資格;3月16日,紫金銀行于上交所網站披露公告稱,董事會選舉朱鳴擔任副董事長。而高管頻頻變動,會讓資本市場質疑其公司到底能否有延續性的宏觀戰略。
與此同時,盡管前有高管增持緩解股價下行壓力,但后有機構接連減持。今年3月24日,江蘇省省屬國資控股公司匯鴻集團(600981)發布公告稱,同意其兩家控股公司:匯鴻中錦與匯鴻中鼎,擇機減持分別持有的紫金銀行2820.1608萬股的股份。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商業華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