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0日舉行的“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北京銀行黨委委員、監事長曾穎在發言中表示,中小銀行需要依據自身的區域優勢,結合區域特點,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平臺,開發新產品、發展新業態。
曾穎指出,對于傳統銀行來說,“不論是場景還是平臺,數據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北京銀行下一步將加快構建金融新業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更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國家來說,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趨勢。作為傳統銀行,北京銀行如何利用這樣的一個機會,通過數字化轉型,融合發展,形成一種新的業態,形成自己的優勢,走好第二發展曲線,這可能是必須的選擇。
回顧銀行業數字化發展歷程,2000年左右開啟網上銀行時代,2010年左右開啟線上支付時代,2015年左右開啟智能化平臺經營時代,到2020年實現了小程序快速迭代的服務生態圈。“可以看到,發展速度逐步加快,迭代周期逐步縮短,目前已經進入到一個打造金融和非金融場景的一體化的平臺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基于一體化平臺開發新產品、發展新業態,應該說是銀行走好第二發展曲線的一個關鍵。”曾穎說道。
從各大銀行發展路徑來看,關鍵詞是場景、生態、打造平臺。“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則需要依據區位的優勢,結合區域特點,在特色場景構建差異化競爭能力。”曾穎表示,北京銀行重點打造“GBIC2”組合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新場景、打造新平臺。
北京銀行的轉型,首先是強化數字金融服務場景的建設。依托政務服務的優勢,加快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園區、智慧政務、智慧工會等數字化服務場景建設,著力提供智慧政務場景解決方案。同時,在零售、公司、金融市場、理財等傳統商業服務領域,加強“金融+生活+場景”建設。北銀金科作為北京銀行的科技子公司,在協同共建數字金融服務場景方面,發揮制度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構建智慧教育產品和智慧園區產品,為全行支撐和補充數字金融服務場景。
其次,是依托平臺支撐,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實效。北京銀行依托長安鏈技術平臺,推進“長安鏈”與“京信鏈”對接,實現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發展,將原有企業融資的線下人工審核,轉化為線上智能化、數字化業務流程,實現核心企業、供應商以及銀行三方的互利共贏。
第三,不論是場景還是平臺,數據應該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打造一個完善的數據基礎,是對整體的智慧運營提供了一個堅強的數據底座。今年以來,北京銀行提出打造“一個銀行、一體數據、一體平臺”(One Bank,One Data,One Platform)的理念,著力構建基于統一的數據底座、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的數據治理體系,形成“以數連接、由數驅動、用數重塑”的數字化價值觀,讓數據持續釋放生產力和創造力。數據治理體系的建設分三步:第一步是數簽階段,給數據定標準、打標簽,治理手工數據;第二步是數匯階段,實現數據匯集、數據大集中,統一數據底座,形成數據資產;第三是數智階段,發力數據智能、數據應用、數據場景,打造智慧金融。
下一步,北京銀行將加快構建金融新業態,全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更精準服務實體經濟,走好新時代北京銀行的“二次創業”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