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政策要求下,2021年大部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余額出現或多或少的壓降,而東營銀行的互聯網貸款余額卻逆勢出現大幅增長。
近日,中誠信國際評級對東營銀行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互聯網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49.57%至36.72億元,在總貸款中占比4.45%,其中山東省內客戶占比約80%。
評級報告顯示,東營銀行的互聯網貸款為該行與小贏科技和馬上消金等機構開展的線上聯合貸款和助貸業務,發放基于消費場景的線上小額信用貸款。“因互聯網貸款業務面臨較大政策風險,未來仍需對此保持關注。”評級報告指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東營銀行總資產為1512.06億元;貸款余額為812.69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27.59%,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533.18億元,增速為46.81%。
評級報告顯示,從貸款類型來看,截至2021年末,東營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120.08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58.31%,在總貸款中的占比增至14.54%,但占比仍較低;其中經營性、按揭和消費貸款分別占總貸款的5.46%、3.86%和 5.22%。
對于互聯網貸款政策風險,從上述“山東省內客戶占比約80%”看出,東營銀行互聯網貸款存在近20%的異地貸款。而2020年7月發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應主要服務于當地客戶,審慎開展跨注冊地轄區業務,有效識別和監測跨注冊地轄區業務開展情況;2021年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進一步規定,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并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執行,存量業務自然結清。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進一步提出,商業銀行應當提高互聯網貸款風險管控能力,獨立有效開展身份驗證、授信審批和合同簽訂,嚴格履行貸款調查、風險評估、授信管理、貸款資金監測等主體責任;商業銀行應當規范與第三方機構互聯網貸款合作業務,對共同出資、信息科技合作等業務分類別簽訂合作協議并明確各方權責,不得在貸款出資協議中摻雜混合其他服務約定等。同時,過渡期調整至2023年6月30日。
一位北方城商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自主風控、自主運營是一個不斷深入、精益求精的過程,“網貸新規迭代征信調整,延得越久,驗收標準越高,實際壓力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東營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個人消費貸款和墊款為該行第四大貸款投放行業,余額為74.98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為9.08%,與上述評級報告披露個人消費貸款占比5.22%,差別較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