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29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主辦的“轉型加速2022”——CFCA數字生態大會在遵義舉行。大會邀請百余家銀行、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高等院校、非銀金融機構出席活動,就數字安全與生態建設、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 杜增良
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杜增良出席并致辭。他表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速發展離不開監管政策的指引。2021年12月29日,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2022年1月10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這些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下,近年來金融機構正積極謀求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服務實體方面,金融科技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當下,金融科技成為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改善供需匹配和資源配置,促進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上,金融科技不僅降低了金融機構運營成本、提高了金融產品和服務效率,還實現了金融服務市場的細分和精準營銷,滿足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同時,他也強調,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運營等便利的同時,如何有效防范可能由此衍生而來的一系列科技倫理問題,值得每一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深入思考、積極應對。
附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金融界的同仁: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紅色圣地—貴州遵義,一起見證我們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最新進展、取得的最新成果。今天來參會的嘉賓代表都是我們數字金融領域的領軍人和佼佼者,當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也正如這炎炎夏日一般如火如荼。
首先,感謝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的盛情邀請,能夠和在座嘉賓一起分享數字金融的發展歷程,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了解、學習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展情況的機會。在此,我謹代表大會支持方《中國銀行(601988)保險報》向大會的順利召開及獲得“2022 數字金融創新大賽”獎項的銀行機構表示由衷的祝賀!
我了解到,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是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于2004 年聯合國內十余家大型商業銀行共同發起的金融行業大型公益活動,通過舉辦高峰論壇、專題研討、行業推優、年度盛典等系列線上線下活動,為銀行與主管機構、專家學者、科技公司、主流媒體等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互動搭建交流平臺。如今經過17年發展,宣傳年在業界的口碑和影響力不斷攀升,傳播效應與日俱增,成為銀行業廣泛認可、積極參與的重要活動,目前成員銀行數量已擴充至100家。非常難能可貴,對于行業發展非常有意義和價值。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速發展離不開監管政策的指引。2019年8月,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時隔兩年半之后,2021年12月29日,人民銀行又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未來四年的發展規劃。2022年1月10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并從戰略規劃與組織流程建設、業務經營管理數字化、數據能力建設、科技能力建設、風險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以上政策成為近幾年我國數字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我們正處于數字經濟奔涌向前的時代,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9.8%。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已成為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以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9次提到“數字”,而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93次提到“數字”,增加了9倍之多。前者規劃強調金融安全和民生,后者則強調“數字驅動”,更是將“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更深化”作為頭項發展目標。可見數字產業的地位在未來幾年將有極大提高。
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下,和以往金融科技主要由頭部互聯網公司等“科技大廠”來推動的情況不同,近年來金融機構正積極謀求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銀行為例,2021 年,科技投入在200 億元以上的有3家金融機構,100億元-200億元的有3家,10億元-100億元的有12家。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不斷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才。以銀行為例,2021年,科技人員數量在10000人以上的有4家,5000人-10000人的有 4 家,1000人-5000 人的有9 家。
金融的發展最終要回歸產業,服務實體。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當下,金融科技成為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改善供需匹配和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近幾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不少中小微企業、“三農”能夠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是一盤大棋,需要多方機構發揮各自優勢,而銀行是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金融機構。通過技術應用,銀行能夠精準識別目標客戶,幫助銀行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通過大數據畫像,銀行能夠準確了解企業信息,從而實現輕松放貸。科技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科技不僅降低了金融機構運營成本、提高了金融產品和服務效率,還可以實現金融服務市場的細分和精準營銷,滿足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為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科技不是萬能的。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我們同樣強調科技向善。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運營等便利的同時,如何有效防范可能由此衍生而來的一系列科技倫理問題,值得每一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深入思考、積極應對。
最后,請允許我簡要介紹下《中國銀行保險報》。《中國銀行保險報》作為中國銀保監會主管的唯一一份工作日報,始終秉持“權威、準確、專業”的辦媒方針以及“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百姓”的辦媒宗旨。在中國銀保監會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正在努力建設銀行業保險業新聞輿論“主陣地”、行業重大信息發布“主渠道”和全方位金融資訊服務“主力軍”。今年6月2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官微粉絲突破1000萬,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媒體大號之一。我們也一直在跟蹤數字金融的最新發展,已連續舉辦了14屆保險業信息化峰會;下個月,我們將舉辦首屆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峰會。我們愿與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及在座的各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一道,共同為推動中國數字金融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