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宕起伏之中,2022年上半年A股正式收官。整體來看,A股銀行板塊上半年整體下跌2.43%。截至2022年6月30日,仍有36家銀行陷入“破凈”窘境,“破凈”比例達86%。
不過,持續低迷、大面積“破凈”的銀行板塊卻引來投資機構者頻頻光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4家銀行接受了205次投資者調研,遠高于去年同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機構頻繁調研折射出市場對銀行股后續表現普遍看好,銀行板塊估值修復可期。
“包郵區”銀行被偏愛
今年以來,機構投資者對銀行股的關注度持續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24家銀行接受了205次投資者調研,調研機構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調研機構超2400余家。
而2021年同期,僅有14家銀行接受了78次投資者調研,調研機構超過500家。比較發現,今年上半年被調研的銀行股數量和總調研次數均顯著增加。暨南大學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陳創練曾表示,機構調研增加說明市場看好接下來的銀行股,主要還是看好未來的銀行業發展。
從被調研的對象來看,24家被調研銀行中,有21家為區域性中小銀行;平安銀行(000001)、浙商銀行、中信銀行(601998)3家股份制銀行分別被調研1次。與中小銀行被“火熱”調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有六大行未獲一家機構調研。
從被調研銀行所在區域來看,“包郵區”江浙滬三省的銀行股頗受投資機構青睞,24家被調研銀行中有13家銀行位于江浙滬地區。具體為:張家港行(002839)、江陰銀行(002807)、蘇州銀行(002966)、杭州銀行(600926)、蘇農銀行(603323)、寧波銀行(002142)、滬農商行、常熟銀行(601128)、無錫銀行(600908)、瑞豐銀行、南京銀行(601009)、上海銀行(601229)、浙商銀行。
從調研次數來看,張家港行、江陰銀行、蘇州銀行位列在前三,分別被調研了40次、27次和23次。從參與機構數量看,對常熟銀行展開調研的機構達425家,寧波銀行達352家,張家港行和杭州銀行分別獲得286家、283機構調研。
調研上市公司是投資機構選擇投資標的和進行投后跟蹤的重要手段。不難看出,區域性城、農商行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偏愛。“城商行、農商行不僅具備了一定規模,能影響區域經濟,同時也具備靈活性,而大型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欠缺靈活性。”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為。
東北證券(000686)發布研報稱,當前環境下相對更加看好擁有區位優勢的城農商行。擁有區位優勢的城農商行具有存貸高增、盈利能力強、資產質量好等優勢,原因在于區域性銀行的經營狀況往往與當地的經濟狀況聯系在一起,而在當前全國經濟恢復尚不均衡的情況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維持了優異的資產質量和信貸供需兩旺的態勢。
投資邏輯何在?
在銀行股大面積“破凈”的背景下,機構調研銀行股的熱情如此高漲意味著銀行股的投資潛力引發市場關注。2022年下半年,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擾動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銀行股投資邏輯何在?
興業證券(601377)繼續積極看好穩增長下銀行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興業證券認為,近期部分區域城農銀行強勁業績表明二季度疫情對于這些銀行信貸增長等方面的影響或好于市場預期,市場對于銀行板塊的信心有望增強,重點關注業績驅動帶來的銀行中報行情。
光大證券(601788)對17家上市銀行集中調研后認為,銀行股或存在中報行情,對下一階段股價表現偏樂觀。光大證券表示,考慮到上半年信貸投放以對公為主以及二季度以來的資產負債變化形勢,對公信貸投放能力強、負債成本相對較優的上市銀行有望錄得更好表現。
東海證券則認為,去年6月以來,銀行板塊先后經歷房企暴雷與上海疫情沖擊。當前板塊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股價低于凈資產銀行調整后整體估值水平為0.48XPB。在前期穩增長政策的鋪墊下,當前處在社融修復、房地產改善、中期業績披露等積極因素積聚的關鍵節點,建議積極關注板塊三季度表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