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保監辦〔2022〕135號
各銀保監分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各保險公司,各省級銀行保險社團:
現將《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金融服務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2〕64號,以下簡稱《通知》,見附件)轉發給你們,并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要求,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提高政治站位,確保政策落地。各銀行保險機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統籌做好省政府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和江蘇銀保監局近期印發的深化“四保障六提升”行動意見、服務新市民實施方案、優化小微企業融資期限管理等文件的貫徹落實,主動擔當作為,搶抓時間窗口,細化落實舉措,加強研究推動和跟蹤督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有力支持全省經濟社會加快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二、全力惠企紓困,穩定市場主體。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基礎上,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的有效信貸投放,適當減免服務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實實在在感受到政策紅利。持續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加強融資期限管理,推動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首貸戶、無還本續貸占比進一步提升。對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盡快放貸,避免出現行業性抽貸、壓貸、斷貸。主動摸排存量業務情況,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受疫情影響隔離觀察或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靈活采取合理方式調整個人住房、消費等貸款還款計劃。
三、提升發展質量,促進經濟循環暢通。各銀行機構要扎實開展科技中小企業、新型農業主體首貸擴面等專項對接行動,深入了解市場主體有效融資需求,對符合條件的及時提供針對性、專業化金融服務。圍繞全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創新服務模式和產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鼓勵對交通運輸企業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加大對消費市場相關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綠色家電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助力培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四、優化保險服務,強化保障功能。各保險機構要深入參與社會治理,落實風險減量管理,合理擬定保險費率,切實提升理賠服務效率,更好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作用。持續優化保險產品,為企業受疫情影響可能導致停工等損失風險提供保險保障。靈活安排安責險續保業務保費繳納方式,可采取分期付費、緩繳首期保費等方式助企紓困。強化出口信用保險作用,進一步優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賠條件,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承保覆蓋面和規模,積極支持江蘇外貿出口。完善科技保險產品體系,提高綠色低碳領域保險保障水平。
五、完善激勵機制,落實盡職免責。各銀行機構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不折不扣落實“普惠金融類指標在內部績效考核指標中權重占比10%以上”的政策要求。優化授信盡職免責機制,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明確盡職免責認定標準、流程和條件,暢通申訴異議渠道。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領域,要在責任認定中充分考慮疫情因素,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對相關人員可減輕或免于追責,并在授信盡職免責每半年度報告中專門體現相關情況。
六、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強大合力。各級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聯動,進一步健全統籌協調、政策協同、資金保障、激勵問責機制,推動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良好格局。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強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擔保貸款提供支持。鼓勵銀行機構加大與財政部門的合作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加大“小微貸”“蘇科貸”“蘇信貸”“蘇農貸”和“蘇服貸”等省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項下子產品的投放力度。
七、加強政策督導,壓實工作責任。各級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對銀行保險機構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各項惠企紓困政策的督促和指導,采取“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等方式,摸清實情、查找問題漏洞并及時督促整改,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多渠道廣泛宣傳,確保政策精準直達末梢,讓市場主體和金融消費者對惠企惠民政策舉措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要加強工作總結宣傳,促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良好經驗,形成多方參與、互幫互促惠企紓困的良好氛圍。
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辦公室
2022年6月14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