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15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金融街(000402)論壇系列活動-《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以下簡稱《年報》)線上發布會,介紹《年報》內容和2021年我國支付產業發展概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也是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推出的第十本年度報告。
《年報》指出,2021年全年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4395.16億筆、金額4415.56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0%和10.03%,業務金額增速較上年增長3.85個百分點;支付機構共完成支付業務(含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交易)11396.20億筆、金額416.73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9.48%、17.17%,有力助推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2021年73.2%支付機構實現盈利
在支付服務市場主體的發展情況方面,《年報》指出,不同類型的支付服務市場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支付產業向縱深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銀行機構4000多家,合計開立賬戶136.64億戶,服務5933萬商戶。為更好服務各類消費者,銀行機構加大服務體系轉型升級力度,協同聯動線上線下支付渠道,將安全便捷的現代化支付服務觸角進一步延伸、下沉。
此外,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支付機構法人224家,共設立分公司1569家,從業人員4.94萬名,為客戶開設在用支付賬戶57億個,其中活動支付賬戶32.44億個。支付機構持續探索有效的經營思路和盈利模式,瞄準優勢行業,深根細作、精準服務,不斷打造零售消費引擎。
《年報》顯示,總體來看,2021年支付機構財務穩健性較上年大幅提升,73.20%機構實現盈利。
《年報》指出,我國現有16家基礎設施運營機構,包括支付清算系統運營機構、證券登記結算系統運營機構和中央對手類機構。近年來,基礎設施運營機構加快推進建設現代企業制度,承擔暢通資金循環的重大任務,打造多層次支付服務網絡與產品體系,為產業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網絡支付市場集中度略有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報》介紹了2021年網絡支付業務發展情況。近年來,我國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網絡支付業務發展全球領先,成為我國支付產業在全球的亮眼名片。
《年報》指出,2021年,我國銀行機構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1022.78億筆、金額2353.96萬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5.32倍和2.86倍。而移動支付業務量的增速更讓人驚嘆,2021年國內銀行處理的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是2012年的282.67倍和228.13倍。
2021年我國網絡支付業務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銀行機構處理網上支付業務的筆數和金額分別較上年增長16.32%和8.25%;處理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較上年增長22.73%和21.94%。
從業務金額上看,銀行機構仍然保持主導地位。銀行機構處理的網上支付業務和移動支付業務的金額分別是支付機構處理同類業務金額的41.03倍和1.47倍;筆均業務金額分別是支付機構的57.71倍和9.65倍。
另外,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1439.57億筆、金額57.37萬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50.06%和5.19%,筆均業務金額398.55元;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9960.03億筆、金額359.49萬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7.01%和19.38%,筆均業務金額360.93元。
《年報》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步充分,網絡支付的市場集中度略有下降。協會統計數據表明,網絡支付交易金額排名全國前10的銀行機構業務量之和占協會銀行類會員單位網絡支付業務總金額的83.75%,較上年減少7.63個百分點;網絡支付交易金額排名全國前10位的支付機構業務量之和占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總金額的96.25%,較上年減少0.48個百分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