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家銀行近日發布公告表示,根據監管要求,該行于6月13日起停止財富組合服務一鍵贖回等功能并將財富組合服務陸續下線。分析人士指出,該行此次下架的財富組合服務,本質屬于智能投顧業務,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銀行對智能投顧業務進行調整。
一銀行下架財富組合服務
近日,某銀行發布公告表示,根據監管要求,該行財富組合服務于6月13日起停止服務(一鍵贖回等財富組合相關功能都將停用)并陸續下線。用戶持有的組合將分拆為單只基金與理財,分拆流程啟動后預計將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該銀行表示,分拆完成后,用戶可通過手機銀行基金和理財相關模塊查詢持倉并操作單只基金和理財,組合服務下線不影響單只基金和理財產品的正常持有和贖回。
財富組合服務是該銀行推出的金融服務,通過該服務用戶可以通過一鍵申購、一鍵調倉、一鍵贖回的方式購買基金和理財組合類產品。早在今年5月,該銀行就曾發布公告表示,將于6月30日24時前下線財富組合服務,為配合財富組合服務下線安排,自5月26日15時起,財富組合不再提供一鍵調倉服務功能。
另據該行客服人員介紹,“財富組合服務下線后不會對存量用戶造成影響,用戶購買的組合產品將變為單個基金或理財產品,在贖回的過程中只要單個進行操作即可。”
從公告來看,針對下架財富組合服務的原因,該行并未明示,但業內猜測和監管對于規范基金投資建議活動做出的通知有關。2021年12月證監會發布《關于規范基金建議活動的通知》明確,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基金銷售機構應當于2022年6月30日前將存量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活動整改為符合相關法律關系的基金銷售業務。
零壹智庫分析師李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銀行此次下架的財富組合服務本質屬于智能投顧業務,監管要求2022年6月30日前,將存量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活動完成整改,目前已臨近“交卷日”。
新增規模短期將按下“暫停鍵”
所謂的基金投顧服務是指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接受客戶委托,按照協議的約定向客戶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并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服務。智能投顧則是在基金投顧服務的基礎上,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根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和擬投資期限,幫助客戶進行基金組合投資,解決基金選擇、組合配置、持倉調整等問題。不過,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智能投顧面臨的風險溢出等問題不容小覷。
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考量,已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農業銀行、中信銀行(601998)在內的多家銀行已對智能投顧業務作出調整。
例如,工商銀行手機銀行智能投顧系統“AI投”于2021年12月4日起暫停AI指數、AI智投、AI策略產品申購。農業銀行表示,根據最新監管規定,暫停農銀智投的購買、調倉功能。暫停期間,已持有的組合不受影響,贖回功能可正常進行。
招商銀行此前也發布了《致摩羯智投持有人》的公告稱,暫停摩羯智投的購買功能,但原持倉客戶的贖回及調倉交易不受影響,可繼續持有。中信銀行在2021年11月12日發布的《致組合持有人的一封信》中提到,“信智投”即日起將暫停穩健防守、步步為營、攻守兼備、積極進取、勇往直前、輕穩安盈、穩健雙盈、平衡添盈8個基金組合的買入功能,原持有組合的用戶不受影響。
此前有銀行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銀行是根據監管要求的不得提供基金投顧建議與客戶單獨簽署合同而進行業務改造,大體改造方向為將投顧協議直接遷移到手機銀行讓客戶直接與投顧機構簽署,客戶調倉時也會引導客戶簽署補充協議。
不過從多家銀行發布的公告來看,暫停智能投顧業務對存量客戶的服務尚未構成影響。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銀行暫停智能投顧業務的主要目的是根據監管要求開展針對性調整,旨在后續能夠更為規范地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
蘇筱芮進一步指出,“由于相關業務進行調整,短期看或使得新增規模按下‘暫停鍵’,但長期來看,規范后投顧業務質效的提升既能夠優化客戶體驗,也能夠為銀行贏得良好口碑,從而強化客戶留存。由于銀行業機構的客戶基數大,存在不少低風險偏好客戶,如何在規范金融營銷宣傳工作的同時,使得基金投顧與客戶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適配需重點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