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繼去年10月因資產估值方式整改而集中釋放前期浮盈之后,已很久沒出現理財產品凈值跳升。
近期,隨著債市回暖,一波銀行理財凈值飆漲,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創出半年來最好表現。有的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近一個月年化在一日之內跳漲約60個基點(BP),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部分產品近一個月年化已經突破了7%。
多只產品凈值跳升
債市的修復,給銀行理財帶來了久違的驚喜。一批固收+銀行理財產品的近一月年化收益率都相當可觀,達到4.5%以上的不在少數,最低持有期、日申月贖、日申季贖產品均有涉及,發行主體包括股份行、城商行、國有行理財子公司。
工銀理財旗下幾只固收+開放式產品的表現最亮眼,近一個月年化創出高于7%的業績。
另外,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單日實現跳漲:光大理財的兩只最低持有期產品是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兩只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分別在5月18日激增59個BP、44個BP。
以上表現,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相關產品年化收益率修復。招商證券(600999)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團隊的研報顯示,5月上半月定開純固收及固收+理財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較4月下半月相比呈現V字回升走勢。5月上半月定開純固收與定開固收+理財的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96%和4.87%,處于較高水平。
釋放前期債券浮盈
“流動性較為充沛,所以大家集中買債,然后債券的價格上漲,利率就下行。那么,原來買的債券就積累了資本利得”,一名銀行理財固收投資經理解釋其產品凈值跳升的原因。
4月以來,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狀態且資金利率走低。多名受訪機構交易和投資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輪寬松持續的時間不斷延長,市場對債市的樂觀情緒持續升溫。1年期、3年期中短期票據的到期收益率,距離3月底階段性高點已經分別下行45BP和25BP,相比之下,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和3月底時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Wind數據顯示,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成交量自5月9日開始,就沒有低于5萬億的日成交量,并且已經持續多日在6萬億元上下波動。其中,七天期以內資金成交量占據大頭,反映金融機構利用短期資金加杠桿套利行為明顯,這就成了一些固收投資經理口中說的“借短買長”。
廣發證券固收團隊預測,最近兩周利率債的收益率曲線也在整體趨于下移,起初短端下行幅度較大,之后資金開始轉向中短端利率擴散,后續存在繼續壓低長端利率的可能。
不少券商研報關于流動性的預估是,伴隨上海逐步復市復產和5年期LPR帶動全國各地房貸利率的下調,社融和經濟數據有望小幅復蘇,而寬貨幣的環境預計將持續至6月。但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面臨一定程度的“資產荒”問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足,信貸投放受阻。
要買什么——是不少固收投資經理正在思考的問題。“上個月地方債發行量也下來了,可配置的范圍其實是縮窄的。最近一級市場下滑得厲害,我現在可能比較關注存單”,一名理財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該投資經理特別提示,這一波債券浮盈的短時釋放,使得近一月年化收益率會被推高。而很多理財投資人比較喜歡關注的就是這項指標,一些APP展示的也是這項指標。但超高的收益并不可持續,后續肯定很快會回落,所以各家行在銷售時需要給到投資者足夠的風險提示。
最新評論